苛政猛于虎 / 品葱 20200302
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在这里,如果忘了前景提要可以回头看看。
本系列的下篇在这里。
四、晋绥与烟罚
晋绥边区位于陕甘宁边区东侧,与陕甘宁边区隔黄河相望。早期有军政人员8万左右,后期低谷时期军政人员也基本维持在5万以上。而晋绥边区开始特产贸易的时间其实比陕甘宁边区还早。受“晋西事变”(这事的爆发原因得问薄一波)和日伪扫荡加蚕食的影响(晋绥在一九四零年遭到了春、夏、秋、冬四次“扫荡”),1940年1-8月,晋绥边区经济形势一片混乱。财政收入要通过四项动员(献金、献粮、扩兵、军鞋)筹措。但因为执行的方式过“左”,导致富户逃亡、怠工,反而进一步影响了晋绥边区的生产发展,以致晋绥边区在1940年经济萧条,财政也日趋困窘。
绥艰难的一段,最严重的是四0年食粮不够吃,又以干部对粮食工作无经验,没有组织必要的调剂运输
当时晋绥困难到什么程度呢?
几年来是晋,各种粮折合上也有毛病,沿黄河的部队、机关普遍不少的吃黑豆,粮食特困难时,还要喝黑豆面糊糊,还不敢干吃,就这样也是一顿搞不上一顿。扫荡到河西去,每人每日规定黑豆十四两……部队又连续作战,有好些战士发生夜盲眼疾,同时因拣野菜吃,中毒死者也有。
在这一混乱时期“烟捐”即已出现,不过所占财收份额相当小。
晋绥边区1940年1-8月财收情况
1940年9月晋绥开始认识到这方面的错误,试图改正,结果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上去了。
1940年9月至1941年2月财收情况
晋西北在第一次高干会议后制订了新的财政方针,主要内容是
“开源节流自力更生,力求收支平衡,纠正以发钞票解决问题的错误办法……在开源方面计划了并实行了烟苗罚款、公粮变价、整理税收、自力更生诸项办法……烟苗罚款占收入29.4%,列第一位;公粮变价为24.94%,占第二位;银行借款列第三位;税收17.14%列第四位。”———注释一
从这时开始烟苗罚款的财政占比急剧上升,晋绥边区也由此开始参与指特产贸易。按晋绥对内宣传的说法是:
敌占区群众在敌人威逼利诱之下,种植烟苗,所以采取彻底毁苗的办法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决定除我政府占优势地区,绝对禁止种植烟苗外,在敌占区及敌我争夺区不采取割苗办法,一方面在政冶上宣传,种植烟苗为敌人毒化政策之具体实施,一方面则以罚款名义进行征收烟苗捐,至于征收原则,是根据产量之多少,确定征收数目,但此项捐款不能过多,致使种植者恐慌逃跑。——注释一
这个说法看起来比较光明正大,毕竟是敌人让种的烟苗,我们只是去罚款罢了。不过纠其本质,和民国时期的“寓禁于征”(本人注:所谓寓禁于征,指的是对某些于社会发展不利的行为,课以高税,以达到禁止其继续发生的政策措施。)已无区别。最后一句“此项捐款不能过多,致使种植者恐慌逃跑”,更是露了底,这哪里是“寓禁于征”呢,完全就是准备长期割羊毛嘛。
同时晋绥边区根据文水的经验(文水所在的八分区于1940年就曾征收烟罚),制定了收取烟罚的程序:
(1)调查;
(2)毁一部分烟苗——是“先打后拉”“寓罚于毁”“的办法
(3)说明可以不毁烟改收手罚金,并说明这是“寓禁于罚”的办法
(4)定出表格,进行烟苗登记
(5)抽出一些地,当面测量,重新登记;
(6)分三期收款,并组织短枪队武装催收
—-注释二
在八区由二纵队,工卫旅征收,得到了很大成绩,共收到1204123.56元(同注释二)。四区没能坚决进行征收工作,所以成绩不大。
可见,晋绥边区为了收到烟捐,还是动了不少心思。和陕甘宁边区一样,晋绥边区的这种做法也在内部引起了争议。例如四区之所以征收不力,就是对征收烟罚持有异议,四区同志如此顽固,简直要把边区领导气哭。就差直接挑明——边区经济形势这么差不征也得征啊!
四区同志对烟苗罚款表示异议,认为罚款的结果:(1)使群众敢于大量种植。(2〕使一部分同志有“种得多,收款也多”的错误想法,企图从这里来解决财政问题,是自杀的办法。(3)政治影响上要受到损失,特别由于不少同志的解释教育工作不够,形成要钱主义,使群众模糊了对敌我之分。同时认为去年毁烟苗的办法,由于群众知道种大烟是犯法的,并不引起对我之仇恨,敌占区烟苗被毁后,其他农作物增加,可以增加田赋、公粮,以补偿罚款的减少。所以,四区今年即昭告敌占区群众,卅一年(本人注:即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也即1942年)还要种植烟苗,政府要绝对予以制裁。
上述四区同志的意见,是不承认在敌占区里面敌人占优势,要把根据地的禁烟政策,全盘不动地搬到敌占区硬要推行的结果。
但总的来说在1941年:自力更生却占着最重要的地位,是解决预算不敷的主要办法,烟苗罚款次之,公粮变价又次之。—–注释二
此外41年晋绥还有部分特产来自大青山。
四一年度(本人注:公历1941年)……当时适逢敌人强迫群众在敌占区种烟,同时由于敌人的封锁与分割,敌占区附近之公粮,难于运回,乃想出敌区烟苗罚款及公粮变价的办法,解决财政开支,但仍赶不上最低需要,部队到大青山收药材84,653两,并自己生产解决一些问题。——注释三
至于收取烟罚的方式则是不拘一格,据后来的包头市市委书记成枫涛回忆:
陶林县陶凉去东复胜乡,派粮不送,派烟苗罚款不交,派布不交。一九四一年我和陶林县政府到该区检查工作,协同区长高鸿森立即将该乡长连壁扣捕,结果送了粮草,交了大烟六千余两,洋布二百余匹,讨保释放。——注释四
因为1941年烟苗罚款征收比较成功,在1942年度的晋绥的财政预算中烟苗收入继续被列为第一大财政来源,预计征收烟罚为银元39万5500元占收入比例的21%。田赋和公粮变价则分别占预算的19.7%和14.1%,同时要求部队机关的自力更生主要要向农工业发展,绝对禁止金融投机,停止政府机关部队经营商业。
最终结果却并不理想,烟苗罚款仅完成42%,征收到16万8000元(白洋);田赋仅征收到65%;公粮变价仅收到77%。其他财收中大青山收入(本人注:即前文提到的大青山特产)、银行借款也都少于预期。
尽管烟苗罚款大大不如预期,但也达到了极限。根据文水县方园村的调查:
我们(原作者注:晋绥边区)的烟苗罚款先后五次,每亩共负担伪钞118.13元,对敌伪的负担,每亩伪钞48元,每亩共支出166.13元,亏损26.13元。——注释五
晋绥边区一季之中抓了5次,征收的税款是敌伪的一倍有余,搞的烟农受不了。文水烟苗罚款报告中说:
“如果敌人不加强他的军事统治力量,可以相信明年除敌据点以外,冒险再种烟苗的恐怕不不多了,明年再搞这件事就须要①必须党政军民确实配合,停止各抓一把的作法,②主要的是设法搞据点以内的罚款,这就需要军队的威胁。”在敌人再三强化治安的八区,用军队要是到敌据点去搞烟苗罚款是冒险的事情,所以,明年不可能象今年一样顺利进行,收款数目一定要大大减少。————注释六
因为当年晋绥边区收入大大减少,开支也只得压缩,应急的法子是:津贴不发、伙食(油盐炭菜)减半,春衣减半,经费削减1/4。但依然入不敷出,亏空95万4359.59元(银元)。——注释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一年晋绥边区开始试种“药材”:
四二年敌人向内地蚕食,地区缩小,执行中共指示,精兵简政节省开支,自己动手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生产方面,部队还有些效果,地方上农业生产也开始收到些成绩,财政收入短少很多,除公粮变价,税收解决经费开支外,我们实行权宜之计,在内地种植药材,征收烟税,解决了冬装问题。——注释七
时任晋绥边区贸易局长兼银行行长,建国后担任江西省财委副主任兼财政厅长、江西省副主席的牛荫冠也说过:
在晋西北还有一种特货,是一九四三年王震同志带来毛主席的亲笔信,要晋西北搞这种东西的。特货起的作用很大,可以送到敌占区,换回国民党的黄金;再把黄金拿到太原买回敌占区的棉布。解决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地区军民的穿衣问题。——注释八
其实即便没有最高领导人的这封亲笔信,晋绥也还是会延续42年的政策,尝试进行特货种植的。但这封信也不是毫无用处,至少它让晋绥边区“更有底了”。
既然最高领导也提出了这种要求,晋绥边区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从1943年起晋绥特产贸易规模开始狂飙突进:
在全部收支上看,赤字是无法解决的。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迫使我们在四三年之后开始种植特产,我们可以说过去的困难主要依靠特产税及统销特产解决的,如过去九年间特产收入即占总收入40%左右(公粮人吃马喂不在内)即各单位生产自给也是主要依靠特产…… 一九四三、四四年间,由于种了特产,及各部门响应党的号召,更广泛的开展了生产运动,财政上始稍有办法,生活水平才较为提高。——注释九
四三年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继续生产自给方针,发动群众种植药材。——注释十
晋绥边区发动群众种植特产的效果很快就体现出来了:
1943年晋绥边区解送陕甘宁边区药品69万7811两。——注释十一
为了隐晦起见,晋绥边区开始不时把特产称为药材。“烟罚”有时也被含蓄的称为“药品变价”(可见后文详解)。陕甘宁边区方面的说法是:
特产出口中,四三年一部分为陕北者外,均从晋绥入口。——注释十二
一九四三年的财政方针是统一领导,分区统筹……特别主要的是这一年晋绥给以很大的帮助,送来大量特产,并由陕甘宁代销晋绥特产抽20%的贸易税,作为财政收入,其余作为财政家务之积累,这样建立了雄厚的家务,使党政军人员生活,进入相对的丰衣足食程度。但是,另一方面也发生了严重的贪污和铺张浪费现象。——注释十三
要保证外汇的充足来源,出口货必须由公家统销,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陕甘宁边区翻了身,还不是仅仅依靠本区的一般出口货,主要还是四三年由晋绥边区的帮助才翻了身,直到现在还是处在晋绥帮助的特殊情况中。——注释十四
晋绥边区逐渐和陕甘宁边区形成了分工分作,晋绥负责供货,陕甘宁负责外销特产,同时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提成。——注释十五
为了使晋西北(甲方)与陕甘宁边区(乙方)的经济配合更臻密切,步调更趋一致,互相保证物资流通源源不竭,有计划地供给对方需要,逐渐走到两个地区完全统一起见,经双方负责人依据西北财经办事处的财经政策及两区域的互助精神,协议订立本议定书为十四条共同遵守。
一、双方议定以绥德分区之螅蛎峪(注:此地名是不是有点眼熟)为物资交换地区,由双方派员在螅蛎峪峪组一设联合办事处,以西北土产公司绥德分公司经理李周行为主任,一二O师朱波为副主任负责进行双方物资交换事宜
二、双方议定自本议定书订立之日起,各电所属,甲方负责河东采购土产工作,必须保证按乙方需要数字将土产运至螅蛎峪联合办事处为止,全数交给乙方,概不自行出售,亦不向边区内地运送;乙方停止过河东采购土产,专在联合办事处收货,起运来延。
四、……纯属代买性质,甲方概不赚钱,但乙方每月付给甲方白洋二角手续费。关于收买价格,如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则报请西北财经办事处裁决之
五、双方议定甲方采购时,应注意货的标准。七月以前,交货比例十成净货必须占每月交货量百分之六十,其余占百分之四十,八成五以下之劣货绝对不收;自今年七月新货上市之日起,完全以十成净货为标准,不是净货不收。关于每月应交货之数量,依附表所列者办理。
六、双方议定乙方收货时,鉴定完毕后秤毛重,由毛重减去实际皮重,为净重之实收量。
九、……双方议定自本议定书生效之日起,河西各口岸各边境之土产收买均行停止,由乙方之禁烟督察处加紧缉私工作,保证双方正常的物资交换。
甲方代表: 陈希云
乙方代表:叶季壮 范子文
一九四三年订于延安
——注释十六
从交货地点、禁止外销、收取20%手续费、新货要在7月上市、分为几成净货、去除皮重仅算净重这几点来看,晋陕要换的到底是什么货已经不言自明。当然从后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双方均没有严格执行协议内容。晋绥边区的特产并未全走陕甘宁渠道,陕甘宁的部队、机关也经常越过贸易部门去晋绥直接拿货。
其实在最高领导人写信之前,两地就曾就特货统销问题予以讨论。只不过当时晋绥方面觉得特货统销困难较大,没有实行。
时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建国后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甘泗淇将军是这样说的:
我到绥米后,看到因需白洋到晋西北买特货,故用法币抢购白洋,致白洋高,法币低,边币实际并未提高。特货统销问题:命令统销而未统销多少。政府连军队共收了10万两,好的马上解决冬衣问题,自由买卖,甚至商人到晋西北买。 特货出口,武装走私亦极多(商人乐意出点钱让军队护运),故税率须注意。 (甘主任转绥德某人意见)特货统销困难很多,恐不成,提议只要适当的规定拿多少税就可以了。——注释十七
1943年起晋绥提供的特产有力的支持了边区的财政并延续到抗战结束后。正是由于“晋绥大量特产” ,解决了边区的货源问题 ,边区才能在43年下发《延属地委关于禁种特产规定的秘密通知》, 再次禁止界内特产种植。
至此,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有了一条贸易链:
陕甘宁边区从禁种——试种——转为代销晋绥特货(界内重申法规再度禁种)
晋绥边区则从禁种——收取烟罚——试种——正式种植出口陕甘宁
从此以后双方特产贸易格局终于固定下来,特产贸易的收入也开始进入新的高峰:
虽然大量种了药材,征收烟罚统购,除送中央70万两外,主要用于四四年度。——注释十八
以上图表来源于《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一九四八年三月P460-469
根据另一篇文章
从政府历年收入款项目上看,占全部收入比例最大的是药品收入,这项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四一年是22%,四二年26%,四三年85%,四四年82%,四五年48%四六年65%,四七年28%,四八年8%,四八年之所以小,因为华北援助款,银行贸易提回均列入四八年收入,故比例缩小。——注释十九
前面说“药品变价=烟税=烟罚”证据之一就是同一份材料里,占财收相同比例的大额收入在前文说是“药品变价”,在后文则被称为“烟税、烟罚”了。
由以上材料也可以看出,晋绥特货收入(烟罚)从1941年占财收的32%增长到1944年的80%,45、46两年所占财收比例也超过了50%;金额则从40年的4.14万白洋,猛增为1941年26万,1942年36万,1943年特产收入虽然不少,但几乎全部解送中央陕边(以甘泗淇的报价推测大约值白洋280万元),1944年534万,1945年515万,1946年580万白洋。
随着晋绥出口量的猛增,作为晋绥边区主要承销渠道的陕甘宁边区出口的特产也开始同步剧增,1943年边区进出口中特产占了大头:
如不算特产,食盐则占了出口总值半数左右,占边区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二……其次,应加.上特产代销货及某些机关部队到河东买回来的特产5,613斤,平均每斤以127,432元计算(全年平均价),值七万一千五百三十三万余元,抛弃成本约占三分之一,边区收入四万七千七百八十八万余元,.至于特产走私数目多少,就无法估计……另一方而,如算上特产的走私数目那入超的数目又会减少些,因为到河东买货是一本二利的。——注释二十
解释一下以上内容:在1943年特产出口挑了大梁,出口金额是食盐的数倍。但除了晋绥特产,边区最重要的出口是边盐(边盐利润菲薄远不能和特产相比,这个咱们放在后面说),边区政府自己“统销”的特产是合法的,而部队机关、普通商人销售的特产则属“走私货”则属于边区缉私机关严查的范畴(当然部队机关搞走私,缉私队是奈何不得的。延安缉私队曾经不长眼,去搜查359旅供销社,结果从队长到队员四个人都被做掉了,关于部队、机关和特产的纠葛,部队“代销”与边区“统销”的变迁,咱们也留在后面说)。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部队机关还是“走私”特产的来源都是晋西北(河东)。特产的利润则是一本二利,也就是说卖出一两特产可以赚取两倍的利润。网上还有人“辟谣”说民国烟土泛滥,特产根本赚不到钱……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不是很全,没有算入部队机关“合法”销售的特产以及盐业公司出口的边盐数量。
根据《历年出入口状况》1943年至1945年边区的进出口情况如下:
根据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在“正常的“进出口情况统计中并没有算入特产。
1943年边区进口额64.7亿元,出口额25.2亿元(边币)
1944年边区进口额159.6亿元,出口额91.7亿元(边币)
1945年边区进口额20.3亿元,出口额10.7亿元(券币)(原作者注:券币是边区后来发行的货币,因为边币通胀过快,名声不好后来用流通券以20:1的比例全部收购,所以1943年进口额大约是406亿边币,出口额214亿边币)
这样一看问题来了,边区逆差问题太严重了。边区出口的食盐金额太少远远不能弥补进口布棉带来的逆差。只有一样东西可以轻松抹平逆差,那就是——特产,而特产数目庞大,是要单独拿出来谈的。由上图可以看出:
1943年特产出口20.7亿元(边币)
1944年特产出口224亿元(边币)
1945年特产出口39.9亿元(券币)(原作者注:折合798亿元边币)
按照边区的总结为:
加上此历年特产出口总值,则四三年仍然入超,原因是四三年开始管理贸易,实行两统掌握政策上有缺点,销特产量少,入口布类多,故仍入超。四四年则出超156亿3129万1730元。只是特产一项出口值超过进口总值40.01%,加上其他各项出口总值,则超过入口总值的98.1%,四五年出超29亿9307万8784元,只是特产出口值超过进口总值94.8%加上其他各项出口总值则超过入口总值的149%。——注释二十一
可以说从44年起边区特产的出口额就远远超过正常出口商品的总额了。如果将特产算入出口总额,则边区历年出口总额中特产所占比例为:
1943年为45%
1944年为70.9%
1945年为78.9%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口径统计的特产出口量不大一致,比如按《1943年的对外贸易》中所写即便不算1943年部分军队销售的5613斤(9万两)特产,1943边区的特产出口额就已达到36.8亿,而在及出口材料中特产出口额仅有20.7亿,估计是统计口径不同,1943-1945可能只统计了贸易机关的外销数额。
陕甘宁边区贸易人员也对边区特产出口做过粗略的估计:
布匹与棉花的入口值,约占入口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食盐与特产的出口值,约占出口总值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布匹与棉花是边区入口的大宗。食盐与特产是边区出口的大宗。…… 我们去年的输出品共值多少呢?我们去年输出的共有36,250斤特产与30万驮盐,每斤特产平均以32万元计,每驮食盐以1万元计,则特产与食盐的出口总值为146万万元。占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八十。因此,去年出口总额当为185万万元。——注释二十二
前半段话是根据1943年上半年的贸易统计得出的,据统计1943年上半年出口物资中特产占53%,食盐占28%,故而贸易局会说“食盐与特产的出口值,约占出口总值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后面半段话是以食盐和特产的出口额反推总出口额。根据贸易局的估算,边区出口的特产价值约为116亿元,边盐出口额约为30亿元。两者之和除以0.8可估算总出口为185亿元。这两个数字为什么和前表中1943年出口额不符呢?是因为1943年出口额是个累计值,是一笔笔加出来的进出口金额。但1943年边区经历了严重的通胀。贸易局是用1944年通胀后的物价直接相乘计算的进出口额。1943年秋冬后特产价格已经变为2500元法币一两,按1944年法币对边币1:8的汇率计算大约折合边币20000元一两,正是32万元一斤。而边盐价格则是1万元一驮(边区一驮为150斤)。特产价格是边盐的4800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边区出口数千万斤边盐(感谢评论指正,单位应是千万而非千),出口额却仅是出口3、4万斤特产的几分之一(原作者注:关于特产的价格问题我们会在后面进一步分析)
人民替政府运盐以一百五十斤平秤为一驮的标准,无论大车载运或牲口驮运均以一百五十斤为一驮。如一个牲口驮二百二十五斤的算驮半,驮一百八十斤算一驮又三十斤,如只驮一百二十斤的,则只算一驮少三十斤。——注释二十三
譬如(注1943年)八、九月时特产二千五百元一两,土布四百元一匹,一两特产所定交换.土布比例仅为二匹八,土布进口利润一倍以上,以致土布大量进口,还以为是国民党土布倾销。在特产价格方面则因不了解外而情况而价格太高,以致进口多出口少,造成四三年出入口的严重不平衡,加之九月以后财政膨胀,金融的大发行,凑成金融物价的大波动。——注释二十四
根据这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1943年一年边区出口的特产大约是60万两。这个数字也可以从其他文章中获得印证:
特产专卖,食盐统销都取得一些成绩。关于特产由于政策的正确,业务的部分改善.及封锁反走私斗争”收到部分效果。全年共销特产3.6万斤。(自营代销合计)由于业务还存在许多缺点,有时价格还不能稳定掌握,又因走私关系未达最高销量,如各方面都能搞好(是有这样条件的),估计全年可销5万斤。去年特产经营未做好,但专卖的基础是奠定了。同时由于贸易管理上各种制度的建立,对敌占区贸易的恢复,特产走私基本上的克服,如进一步改善业务,改进推销方式,完全的专卖是可以做到的。——注释二十五
关于特产的出口数量还有第三个数字:
根据今年一年来的经验证明,贸易机关要完成政策上所赋予的各种任务,必须紧紧掌握我们自己所有的特产与食盐两个对外武器,否则便会成为空谈。今年特产不完全的统销以及食盐统销刚在奠定基础,已使我们渡过了今年难关。如果明年做得更好,那么难关也就愈易渡过,而要做得更好。必须努力贯彻特产与食盐的统销政策。在平衡贸易问题上,我们再拿去年输入数字来给明年做一估计,去年输入总额一万O八百万元,按目前增高物价三倍计算,约等于三万二千余万元,我们的输出以食盐二十万驮(最低估计),特产3.12万斤计算,每驮盐一千二百元,二十万驮共为二万四千万,每斤特产以二万四千元计算,共为七万五千万元,此七万五千万中除去一半成本〔边区特产存货己极稀少,明年卖货须向晋西北或敌区去买,按50%利润计算,故除去一半)尚徐三万七千五百万,与食盐合计仍在五万万左右,以之与输入相抵尚有余裕。——注释二十六
在1943年12月的估算中,边区可出口3.12万斤特产,约为50万两(这个数字中显然没有算入部队、机关销售的那9万两特产),在这份材料中贸易局估计特产利润率为100%,同时可算出特产的价格是边盐的3000倍。综上年销60万两就是43年陕甘宁边区特产的贸易规模。至于44年起边区销售多少则不好说,考虑到特产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后几年的特产贸易额肯定不小于此数。我在后面会做一个极其笼统的推算。
1943年后,随着晋陕贸易方式的确立,特产贸易走上正轨。但其中遭遇了两次波折,第一次是1945年抗战胜利特产一度滞销,陕甘宁边区贸易干部一度发出如此感慨:
财政上最大的依靠——特产,在日本投降后正是秋末冬至,该是销路最好的时候,但实际销售反不如前,那末财政上的收入还依靠什么呢?——注释二十七
同时陈云也叮嘱晋绥方面做好特货工作:至于特货工作,一九四五年我到延安向陈云同志汇报工作时,陈云同志要晋西北的贸易局狠抓此事,还说这是革命的需要。有了这种东西,就有黄金;有了布匹,就会使根据地军民渡过经济困难。陈云同志于日本投降后到东北之前,还拍电报给我,要我抓紧此事。我也就按照陈云的指示去办理。——注释二十八
不过这一段时间的滞销对晋陕特产贸易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晋绥边区的特产贸易收入虽然相对减少,但依然超过500万银元。受影响较大的是第二次波折。这次波折发生在1947年,原因嘛众所周知。
1947年3月胡宗南发动进攻,数日之后占领延安,做为晋绥特产重要外贸通道的陕甘宁边区大片区域沦为战场,特货外贸通道被堵塞达半年之久。这一年晋绥特货外销数量骤减,虽经多方积极推销,并在晋南紧急开通口岸,特货销量依然无法挽回。
这一年由于绥蒙撤退,财政上受到很大影响,无论在公粮税收上,均遭很大损失,即在物资调剂上也受很大困难,之后虽开辟了晋西南,但在财政情况来说,是抵补不上所受损失的。另外,延安撤退许多机关与后方人员东来,增加了吃粮人员马匹及军勤负担。延安撤退后,特别敢到困难的即是药材销路打断,财改开支直接受到影响。一九四七年的财政工作就是在这样情况下进行的……购今年割下的药材时有些贫苦农民需要出卖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收买,陕甘宁和其他边区统购30万两,本边区统购20万两,每两以六万计,需本币1200亿元,现在督察处有赤金10000两,估计作此项开支……督察处现存金子一万两但不能作财政开支,准备全年收新药材作统筹资本,边区30万亩、每亩产20两,全边区可产600万两,药税可收150万两,还有450万两在群众中……督察处存烟土30万两,出售可换回处三百亿本币的实物款项……很明显的由收支对照表可以着出原计划财政收入实际是收到:四百八十余亿元,而开支数目为二千三百五十九亿余元,收支数目相差一千八百七十余亿元,原来我们计划收支不足数目主要依靠在推销药品上,因为四六年度推销了药品一百一十九万余两,每月平均十万两,而今年只推销出去五十八万余两,还是延安未失守前推销的,数目很大,延安失守后,派大批干部到处找销路,否则连这个数目也推销不了。如果从药品变价数目看,但收入比例还不小,实际上推销不了,向贸易公司投资三百余亿元的药品,另外卖给贸易公司的一部药品亦因推销不出去,不能付款的即有一百四十余亿元,延安失守前,药品变回之赤金一万余两折本币三百到四百亿元,原来准备作统购投资,但是后来因战争供给关系,统购用了发行款,把这批赤金也作了财政开支。因此其余的赤字就不能按原来计划弥补“即依靠于药品”但是战争必须战争供给,我们还得尽量保证晋察冀、晋冀鲁豫援助我们,解决了大部分冬衣问题,但是还弥补不了这个亏空。又把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存放我们的赤金二千九百余两和晋冀鲁豫援助陕甘宁布花,我们也拉用了一部分。
虽然我们自延安失守药品推销不出去,部队机关经费不能按期发给,那么部队机关之家务便不能按原规定交出二百三十亿元,实际上交出八十几亿,以标准计算故不数百分之七十五,因此影响了我们统筹统支的财政制度贯彻执行。——注释二十九
从四七年进出口货物的总值上比较以金子计算,共计入超70,485两,此项数字,即以出口药材,金子、银洋来偿付。四七年估计出口银洋148万元、金子21,200两,药品78万两。其中银洋是土改中斗出的,故愈出愈少;金子是历年出口药品换回旧存下的,但自胡匪侵扰陕甘宁后药品销路停顿,金子来源已断绝,因此只有以药品为偿付入超之手段,但河西销路停顿,在晋南建立口岸,又始终落在战争之后,故四七年实际推出之药品不多。——注释三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947年晋绥边区拥有的特产规模为30万亩,以亩产20万两计算可收获600万两,征收25%,其余视情况进行收购。尽管特产销路不畅,1947年特货依然占晋绥边区财政收入的45.9%。
如果一定要对晋以上图表来源于《1948年西北财经情况及目前问题》(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九日)
历来西北出口主要就是特货,战争以来尤其如此,四八年河西全年特货出口为111万6662件(两)。河东二月至十一月出口为32万4899件(两),共144万1551件,比一九四七年战后10个月仅销36000件是增多四十倍,比销174万余件的战前的一九四六年还差一点(四八年特货出口贸易恢复到战前四六年的80%左右),但基本上达到了旺销,解决了四八年财经方面若干困难。——注释三十一
考虑到1944-1946年晋绥烟罚边区收入相差不大(见前文,1944年晋绥烟罚收入534万,1945年收入515万,1946年收入580万白洋)同时特货对白洋的交换比基本保持不变(1942年底甘泗淇给出的特产均价是4枚银元一两,1947晋绥边区特产价格为5.5银元一两)可对1940年起两区特产贸易做一粗略估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特产销售数额其实是相当不准确的。因为部队机关违反边区统销政策,自行走私的特产数额并未算入。同时这也仅仅是外销数量,而非晋绥产量(根据前面的例子来看边区仅征收25%的特产作为烟罚,其他特产采取收购的方式,故此散落民间的特货估计有很多)晋绥边区特产总产量肯定大大高于这个数字,例如1947年特产的预计产量就是600万两。
下集预告:特货贸易与晋陕边区经济
注释一:《经济建没材料汇集》之六《财政》 中共晋西区党委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注释二:《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P2-P17
注释三:《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P460——《晋绥边区七年来的财政情况》一九四八年三月
注释四:《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七辑》P26
注释五:《经济建没材料汇集》之六《财政》 中共晋西区党委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注释六:《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P19-P27
注释七:《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P460——《晋绥边区七年来的财政情况》一九四八年三月
注释八:《吕梁党史资料第八辑》P4——《晋西北贸易工作和土地改革》
注释九:《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一九四九年五月P543-544——《晋绥过去九年财政工作概要检查报告(草稿)》
注释十:《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P460——《晋绥边区七年来的财政情况》一九四八年三月
注释十一:《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P610——《晋绥边区九年来(一九四O年至一九四八年)移交西北财政收支决算书》
注释十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四编 商业贸易》P69——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贸易工作》1948年2月10日
注释十三:《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六篇 财政》P20
注释十四:《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5金融》P169——《陕甘宁边区的财政工作》1947年5月
注释十五:《晋西北行政公署、陕甘宁边.区物资局物资交换议定书》(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生效)
注释十六:《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金融贸易篇》P408-410
注释十七:《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 金融贸易编》P113——《晋西北最近的金融情况(摘要)》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注释十八:《晋绥边区七年来的财政情况》(注1940-1946)
注释十九:《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一九四九年五月P549——《晋绥过去九年财政工作概要检查报告(草稿)》
注释二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四编 商业贸易》P49-54
注释二十一:《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四编 商业贸易》P64-P69
注释二十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四编 商业贸易》P71-73——贸易局:《对外贸易管理工作》1944年上半年
注释二十三:《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3》P288-289
注释二十四:《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四编 商业贸易》P15
注释二十五:《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四编 商业贸易》P90-91
注释二十六:《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四编 商业贸易》——贸易局《关于贸易问题的报告》1943年12月
注释二十七:《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六篇 财政》P83——《关于财政上的儿个问题》,高干会上发言提纲,1946.5.8
注释二十八:《吕梁党史资料第八辑》P5《晋西北贸易工作和土地改革》
注释二十九:《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 财政编》P472——《晋绥边区一九四七年的财政工作》一九四八年三月
注释三十:《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 金融贸易编》P720——《一九四七年进出口贸易概况》1948.2晋绥贸易公司
注释三十一:《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 总论编》P79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