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是全國第一大的工業科技城市,擁有超過 30 座工業園區,水資源的供應十分重要,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今年適逢桃園大圳通水100周年,而過去石門水庫興建時仰賴國外技師,後來其他水庫借鏡,奠定台灣水利基礎,不過氣候變遷影響考驗水資源調度能力,希望專業交流平台,讓未來用水更加充足。
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第10屆第2次年會、研討會暨智慧地下水成果發表會,今上午舉行,張善政出席致詞表示,桃園在台灣水利歷史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今年桃園大圳通水100周年,石門水庫為台灣第一個重大水利建設,過去興建時仰賴很多外國技師,不過後來國內其他水庫有石門水庫當借鏡,石門水庫也帶動國內水利工程自主技術發展,成為重要里程碑。
張善政說,桃園以「千埤之鄉」著稱,從天往下看遍布的埤塘像散落的珍珠,而埤塘在台地地勢上發揮重要的水資源調度功能,展現先民開發智慧。今年初水情不樂觀時,為減輕石門水庫供水壓力,經濟部水利署將三峽河及大漢溪側流水源南調供應北桃園,農業部農田水利署相關管理處也協助優先利用埤塘與河川水源,再透過加強灌溉管理以減少石門水庫出水量,氣候變遷影響,期望藉由專業交流平台,讓未來用水更加充足,民生與產業持續受益。
桃園市水務局表示,市府積極向中央爭取補助經費推動各項水資源計畫,地下水方面,為強化地下水資源利用與有效管理,推動安裝智慧量水設備,透過物聯網與智慧化管理的方式,將相關數據自動傳輸至智慧管理平台,目前已收錄超過700口水權井的抽水數據,掌握桃園8成以上地下水水權使用量,有效控管地下水資源,維護安全水位。
水務局說,再生水方面,桃北再生水廠提前於今年9月起供水給南亞塑膠每日9千噸、10月起供水桃園煉油廠每日1萬噸,中壢再生水廠今年完成可行性評估,文青水園再生水廠今年完成概念設計,3座再生水廠未來可提供每日21.06 萬噸再生水,減少工業對自來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