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半球
人类历史充满了神秘的转折点和令人不可思议的变化,面对这种急剧的局势反转,不要说贩夫走卒一头雾水,就是绝大部分社会精英也摸不着头脑。二战之后,声望如日中天的国民政府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败退台湾,就是这样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挺过十多年血腥残酷抗日战争的国民政府和军队,却在胜利之后迅速土崩瓦解,相信千百年后的人们,重读这段历史,依然会感到无比震撼和唏嘘。
最近读蒋介石的日记,他事后反思认为,丢失大陆败退台湾最主要的原因,是犯了接管东北的战略错误。蒋在1951年8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本日重阅 34 年 11 月 15 日讲词,至东北问题一节,极感为何当时不依此原定方针贯彻到底,而后竟为依赖外交,误信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之主张态度,将最精华各军开入东北,以致舍本逐末,无法挽救矣。”在10月25日再次反省:”如果我于 34(1945)年 11 月决定撤回长春行营以后,明知自力不足,不能接收东北之政策,不因以后美国助运我军接收东北,以为可恃,而坚拒接收,一任俄国之霸占,将我国军全力先行肃清关内之共匪,则决不致如今日之失败,此乃依赖外力转变政策,决心不坚之报应。一著既失,则全盘皆败矣。”
从全国的大局来看,1945年底共产党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东北全境被苏军占领。国民政府无力与苏军抗衡,集中力量肃清关内是唯一的成功之路,出兵东北完全超出了政府的能力范围,同时此举将自己放到苏联的对立面。日本刚投降时,国民政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已经制定了放弃关外,全力经营关内的计划。但是蒋介石挡不住贪大喜功的欲念,同时美国人的忽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全面出击的结果,就是按下葫芦又起瓢,最后搞得鸡飞蛋打。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对蒙古志在必得,蒋介石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只得退而求其次,以斯大林不支持中共为条件作为放弃蒙古的下台阶。斯大林接受蒋介石的这个要价,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私下的默契是东北不能出现一个美国兵,言下之意就是确保东北是苏联的势力范围。毛泽东对他们的交易心知肚明,所以他并不知会斯大林,而是直接命令10余万部队分水陆两路抢进东北,希望狐假虎威借苏军之威占领东北。然而苏军并不是延安的附庸,1945年12月上旬,这些不请自来的中共先遣部队被苏军毫不留情地赶出长春沈阳等城市。当时这个消息传到延安,可是令毛五内如焚夜不能眠,所谓“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政策就是在当月下旬制定的。
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之时,运势旺盛的一方自有神助。在毛调兵遣将抢进东北之时,美国人希望蒋去东北对抗苏联。所以马歇尔全力鼓动蒋派出最精锐部队去东北,同时出动军舰飞机免费帮蒋运兵。于是蒋介石一改稍早的“先安关内,再图关外”政策,决定“先图关外”。因此,蒋介石除原预定接收东北的 5 个军以外,临时决定再加配 5 个军,以总计30余万的精锐部队投入东北。殊不知美国飞机和军舰在东北地区的出现,让生性多疑的斯大林立刻想到美蒋勾结,对抗苏联的阴谋。斯大林将和蒋达成不支持中共的默契抛之脑后,1946年初苏军态度迅速改变,全力给中共部队提供给养,移交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根据华西里夫斯基元帅提供的资料,交由中共部队:“3700门大炮、迫击炮和掷弹筒;600辆坦克;861架飞机,约12000挺机枪,将近680个各种军用仓库,以及松花江分舰队的一些舰艇。苏军司令部还使全部武器保持完好适用于作战使用。”同时还留下部分二战时通过租借法案得到的美式重型军火。所谓小米加步枪打赢内战的说法只是惑众的宣传,不是真实的历史。
实际上美国人除了帮助运兵,丝毫没有染指东北的打算。美国特使马歇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坚持要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撮合到一起,在中国成立一个美式民主政府。他认为中共类似美国的一个反对党,且对苏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因此用美国的政治标准衡量,中共自然能够成为其设想的联合政府中的一个主要党派。对马歇尔而言,解决中国危机的唯一机会,是如何将国共两党对中国未来定位的走向,从向右或向左的争议中,转到“钱”的方向上来。因为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虽严守不卷入国共内战,却乐于对一个能够成为美国货市场的统一中国伸出援手。因而只要停战一成立,他就有信心让美援源源而来。为此马歇尔一再对蒋介石施压,并试图以美国签字同意向中国转让战时剩余物资为交换条件,促使蒋下令停战。对此蒋介石深恶痛绝,在1946年4月至6月的日记中多次写道:“美国外交之不讲信义,无视责任,欺弱侮贫,乃为马一人作梗。”认为马歇尔“不问我国之利害祸福,亦不顾其本国之政策如何实现,而惟以其个人功利之失败与缓急是图”“刻薄残忍”,“昏昧无知”,“顽固不化、执迷不悟、毫无政治常识”,“诚鄙陋之贱丈夫也”,“偏狭冷酷,诚小人之尤也”。从这些不堪的语句中,不难想象蒋介石和自己最大战略盟友之间的关系已经紧张到何种地步。
中国历来是冷酷的现实主义者驰骋的舞台,没有给理想主义者任何回旋的余地。在有着两千多年专制历史的中国,金钱的诱惑远远不敌权力的魅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国共两党所以愿意参与和谈,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外在压力难拒,双方实际上并无互信的基础,也没有和平共处的愿景。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心灰意冷的马歇尔于1947年1月8日离职回国。他回国后任国务卿,继续对国民政府施加压力,暂停对华军事援助,也不发放新的双边经济援助。直到1947年下半年,美国解除对华军火禁运,届时中共部队已摆脱内战初期的被动局面,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迟到的美援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苏联将大量军火源源不断地转交给中共之际,美国却停止了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苏联和美国绝然不同的对华态度,导致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急剧的变化。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离开了列强的支持,是没有人能够成事的。但是平心而论,蒋介石能够知己知彼量力而行的话,他不是没有机会的。1946年4月苏军撤离东北,同年5月国军四平大捷,如果当时蒋有毛那种“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气概,趁中共部队立足未稳之机全力出击,也许历史上就不会林副统帅这样一个人了。一年之后林彪气势已成,1947年8月美国特使魏德曼都已经看出东北保不住,那时就应该果断放弃东北,保全国军精锐以安关内。那几年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如果搞成了南北朝,那最好的结局就像东西德,最坏的结果犹如南北韩,至少有半个中国会成为发达国家。
凡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蒋介石一口咬定马歇尔是导致其战败的罪魁祸首,但是想想为什么二战期间去延安的美国人都成了中共的传声筒,而去重庆的却先后走向蒋介石的对立面;为什么苏联的态度几经反复,最后决定全力支持中共。无疑蒋介石在对外关系最重要的层面上,存在着巨大的决策错误和操作过失,他既不愿和马歇尔妥协,又和苏联决裂太早。最终导致苏联鼎力相助中共,而美国隔岸观火,但是他在日记中却没有认真的反思。事实上,对外同时得罪苏联和美国两大强权;对内出兵东北,犯下扩张过度分散兵力的大忌,这应该是导致政府迅速溃败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