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噪音|经济危机,普通人是最后感受到的

在很多人眼中,经济危机是一个大众化的事件,比如股市暴跌、房价暴跌、物价上涨、失业、物资短缺等等。

不过事实上,上述这些情况,都是经济危机的末端表象而已,真正的问题早已悄然发生。只不过,作为普通人信息渠道受到阻塞,并不能知道真实的情况。

在透明度不够的经济模式下,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普通人甚至有可能已经在发生经济危机却浑然不觉,直到生活无以为继。

那么经济危机究竟是怎样在早期酝酿的呢?

CDT 档案卡
标题:经济危机,普通人是最后感受到的作者:黑噪音发表日期:2024.11.30来源:微信公众号“黑噪音”主题归类:经济危机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首先要理解经济危机的成因。从表面上来看,经济危机是因为房价等资产价格缩水暴跌,或者银行流动性出现风险,但是从最根本上来说,经济危机的成因是贫富差距过大、经济结构扭曲和脆弱。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国家出现贫富差距太大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时,经济危机就已经在路上了,或者在局部发生了。

那么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普通人没有看到经济危机的现象呢?

是因为政府的干预。政府手中有很多牌可以打,从货币政策到财政政策,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延缓经济危机的进程,减弱它的损害,并且利用这个时间差,去挽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所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本身并不促进经济增长,它们只是一种延缓问题发生的“阻滞剂”。经济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发展去解决,要靠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循环的健康程度去解决。

中央集权国家相比小政府国家,会有更多的手段去进行这种阻滞,甚至包括直接的行政权力干预,去指挥企业做一些事情。尽管这看起来很违背经济规律,但确实可以起到阻滞的作用。

问题在于,这种强力的外部阻滞,却无法停止经济规律本身的运作。因为人不可胜天,经济规律自己不会消失,它还在人力的压制下悄悄运转。

好的情况下,在干预过程中经济结构完成修复,重回健康循环。

坏的情况下,总有那么一个临界点,是外力无论如何都无法继续干预下去了的,那就是普通人所能看到的经济危机现象,正式发生了。

普通人看不到经济危机,除了政府的干预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的不足。

因为经济危机的前兆往往是隐藏在深层次的数据之中,而非作为一种宏观现象出现。比如说银行的一些内部数据明显出现了问题,或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数据方面的重大隐患,还有就是股市存在巨大的泡沫,等等。

这些数据一般人接触不到,或者接触到了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只有非常懂经济的专家才能理解。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专家们即便知道了,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专家往往要受到权力的干扰,也要考虑舆论影响,他们可能至少说出来真相的三分之一。

或者,在一些情况下,经济学家、专家们的想法也会过度乐观,他们本身就被周围的环境和气氛所影响了。

在美国电影《大空头》当中,华尔街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

这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于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最终在2008年9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是一场典型的有预兆经济危机。从2001年开始美国的房价就一直处于稳定的上升期。于是投资银行们普遍过度乐观,认为给信用不好的人放贷也不会有很大的风险——即便违约,只要把房子收回来再卖掉就可以了。

在巨大利润的刺激下,投行联合银行和信贷机构发放了更多的“次级债”,为信用不好的人提供贷款。

对于发放贷款的银行和信贷机构来说,因为金融衍生品(抵押贷款债券)的存在,它们认为贷款风险已经转移给了投资银行们,所以也有恃无恐。

《大空头》的主人公,就是那个发现了危机根源的人。因为他去查阅了所有的贷款人的原始资料。

他发现,其中居然有高达50%的借款人没有任何资料,也就是说只有不到50%的人提供了财产证明、收入证明、征信等资料。

再加上后续的一系列调查,于是调查此事的投资人们果断做出决定,做空次贷债券!

尽管次贷危机的表象是华尔街投行的贪婪,但背后的根源远不止此。那种在经济增长时期、信用扩张时期泛滥的自信,才是经济危机的心理基础。

另外,美国经济本身的结构性问题,表现在了房价下跌上面,成为次贷危机的导火索。

因为,如果没有房价下跌这件事,次贷的游戏仍然可以玩下去。金融危机后一些金融从业者接受采访声称,没有人认为美国房价会整体下跌,所以才愿意押注次贷没有风险。

但经济规律就是这样无情,当危机已经在悄悄蔓延时,乐观的情绪却依然充斥在很多人的心中。正是那种傲慢,摧毁了高风险的投资链条。

恒大的故事则是另一种隐藏的风险:在行政权力监管缺位甚至助长之下,集体乐观情绪让人们忘记了危机的前兆。

恒大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就是两点:

1、一路绿灯的贷款审批,让恒大可以无限度地获取融资。早在2011年左右,就有国外评级机构警告恒大的财务状况有问题,需要谨慎对待,但没有人管这些,甚至认为这是“境外势力唱空”。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恒大依然源源不断地获取巨额贷款。监管部门无视金融纪律,大开绿灯。

2、房地产的过度繁荣、对经济增长不会减缓的过度乐观,导致了相关投资者的大意。作为贷款方,坚信房价只会涨不会跌,所以愿意承担高风险去获利;作为普通人投资者,坚信恒大的极度繁荣可以长久,于是去投资恒大的理财产品。

在恒大最风光的那几年,有谁能想到风险已经在其中蔓延?

在房地产“涨价去库存”的热潮下,大家抢购房子还来不及,谁又能去担忧房价会跌呢?

但是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从2010年左右,对房地产泡沫的警告声就不绝于耳,对全社会的过度杠杆化就存在很多逆耳的声音。

作为专家,他们可能掌握着更多的真实资料,比如住房空置率等等,但依然坚称“城镇化尚未完成”,“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还很强”等等,继续推高房价。

警告的钟声,早就在不断地敲响,人们却充耳不闻。

作为普通人,当然是最后才知道的:当他们看到房价真的跌了,而且是大跌,才甘愿承认房价下行期来了;当他们失业、降薪,当开店的人没有客人光顾,他们才意识到“消费降级”这个话题原来跟自己也有关。

普通人后知后觉,实属正常。然而作为知道真相的精英阶层,为何没有去及时冷却狂热和修补那些隐患呢?

其实经济下行本身并不可怕,它只是资产泡沫出清和去杠杆化的正常周期而已。

可怕的是在经济下行期,依然没有真正强力的改革措施,从根源上重塑信心、让经济的肌体走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