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持续全球裁员,新任主编要求重视流量和转化和盈利|Whatsnew

「来自《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新主编认为媒体生态正在急速改变,《华尔街日报》必须跟上,不然就会落后。」

端传媒记者 洛松齐

《华尔街日报》于今年5月决定将其亚洲总部由香港迁往新加坡,同时宣布进行裁员。摄:Sheldon Cooper/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7月17日,新任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郑嘉如(Selina Cheng)遭其雇主《华尔街日报》(WSJ)即时解雇。在被解雇前,郑嘉如在《华尔街日报》负责中国电动车行业及能源行业的报导。(延伸阅读:《港记协新任主席郑嘉如被《华尔街日报》解雇,此前曾被上司要求退选》)

郑嘉如指,由英国抵港的上司、《华尔街日报》国际版主编 Gordon Fairclough 告知她《华尔街日报》因“架构重组(restructure)”将她的职位删减。她指向对方表明不认为是真正原因,因5月份《华尔街日报》裁员时,上司曾指她的报导领域在亚洲很重要,要继续下去。她又指英国上司曾要求她退选和退出原本记协执委职位,同时表示她在《华尔街日报》和记协的职位“无法共存”,《华尔街日报》的员工“不能在香港这类地方推动新闻自由”。

郑嘉如所提到的5月裁员是《华尔街日报》5月决定将其亚洲总部由香港迁往新加坡,同时宣布进行裁员。据半岛电视台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当时总共有6名编辑被解雇。而2023年10月,《华尔街日报》的香港办公室已经进行了一轮裁员,共计7名编辑离职。(延伸阅读:《专访李立峰:港人对媒体整体信任度提高,不过,“信任”未必是一件好事》)

外界猜测《华尔街日报》主动解雇郑嘉如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华尔街日报》内部的严重动荡似乎为这种猜测添加了值得关注的注脚。

2024年7月17日,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郑嘉如遭《华尔街日报》辞退,在中环广场的办公室下接受传媒访问。摄:林振东/端传媒

自2023年10月香港办公室的裁员开始,《华尔街日报》经历了多轮裁员。

首当其冲的是《华尔街日报》的华盛顿分社,近30人在2月的第一轮裁员中解雇,外界形容裁员为一场“大屠杀”。在该轮裁员中,驻华盛顿的商务团队和设在华盛顿分社的关注中美关系的团队都将关闭,华盛顿编辑台也被关闭。而4月的第二轮大规模裁员中,包括4名视觉制作人员、2名社交媒体编辑、4名记者、1名影片制作人被解雇。

5月的第三轮裁员则严重冲击了《华尔街日报》的美国新闻团队,至少有八名记者被解雇。同时,美国新闻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报告区域,东海岸、美国中部和西海岸地区办事处也被关闭。

此外,零星的裁员也一直在进行中,例如3月《华尔街日报》解雇了负责核查报导的标准和道德团队的5名员工。而引发内部强烈抗议的裁员还包括《华尔街日报》解雇了其长期雇员、普利策奖决赛入围者 Dion Nissenbaum。由于2020年 Nissenbaum 在贝鲁特爆炸期间被炸伤,《华尔街日报》内部有人形容这就像解雇被关押在俄罗斯监狱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埃文·格什科维奇(Evan Gershkovich)。另有一些记者已选择自行离开。(延伸阅读:《快评 WSJ 解雇香港记协主席郑嘉如:先跪为敬?一个错而坏的决定》)

数次解雇引发了《华尔街日报》内部的强烈反对。代表《华尔街日报》编辑部的出版商员工独立协会(IAPE)在3月首度举行了一次15分钟的协同停工以示抗议。在5月的裁员潮中,IAPE 又史无前例举行了一小时罢工行动,同时,《华尔街日报》的员工在总编辑办公室外的玻璃窗上贴满便利贴抗议裁员。工会指,“如果《华尔街日报》一些最优秀的记者不安全,那么我们所有人都不安全”。

《华尔街日报》的裁员引发外界严重关注,因为与许多正在裁员的编辑室不同,《华尔街日报》并没有面临亏损问题。根据5月公布的数据,《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 Dow Jones 拥有500万付费订户,而 Dow Jones 的母公司新闻集团(News Corp)已连续多期公布创纪录的利润。

《华尔街日报》主编的 Emma Tucker。摄:Matthias Balk/dpa (Photo by Matthias Balk/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Polit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