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位被刑事定罪的卸任总统,加上曾被国会两度发动弹劾,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川普的历史定位已定;也无论川普在粉丝族群内的呼风唤雨,政治与司法的角力在纽约法庭辩出输赢。
川普卸任总统后官司缠身,包含封口费案的金融犯罪、不当处理敏感的政府文件并妨碍调查、企图推翻2020年总统选举结果,以及为推翻在乔治亚州败选结果,而施压该州官员。
法庭成了川普的秀场,随著案情发展,川普调动支持者情绪,让川粉透过川普的眼睛看世界,让支持者相信这些都是基于政治动机的起诉;审判过程扑朔迷离,充满疑问,在在考验美国司法制度的韧性。
封口费案起因为,川普前私人律师柯恩(Michael Cohen)在2016年总统大选前支付13万元封口费给成人片女星丹尼尔斯(Stormy Daniels),以隐瞒2006年她与川普的婚外情;川普被控伪造商业纪录,将柯恩的报销谎称为法律费用,掩盖支付封口费的事实。
川普善用自身影响力,透过社群媒体评论案件进展,或针砭证人、检察官、法庭人员等相关人等,遭法官下令禁言;挺川派的联邦众议院议长强生(Mike Johnson)和多位共和党议员现身审判案法庭外,攻击诉讼程序「腐败」,这些轮流登台的共和党人不乏被看好能在今年与川普搭档竞选的对象。
12位匿名的陪审员以及全体美国民众,在滚滚的政治硝烟中听取案件进展,检阅证据,最后由陪审员无异议通过,确认34项罪名全部成立,供法官在7月11日判决参考。
不是每项刑事案件都冠上政治迫害就能逃脱究责,魅力攻势或可左右选民情绪,谈到进一步将手伸进司法系统搅弄风云,川普已经做了很明显的努力,以及很明白的示范。
司法审判的独立性恰恰在这起政治与司法拉锯的经典案件中被凸显,留下一项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