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总处29日发布最新调查显示,去年摊贩计23.3万摊、摊贩从业人数35.7万人,两者分别较五年前大减23.95%、24.88%,双创35年来最大减幅,摊贩数更是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准。
主计总处官员分析,主因疫情催化网购、外送平台服务加速发展,且来台旅客人数远不及疫情前水准所致。因此国人外出用餐、购物习惯改变,摊贩数和摊贩从业人数跟著锐减。
主计总处今发布摊贩经营概况调查,此调查每五年举办一次,自1988年起调查。以了解摊贩经营现况,并结合工业及服务业普查统计,完整呈现工商产业发展全貌。调查所指的摊贩,包含菜市场、夜市、地摊、推车及货车等半固定性摊贩及流动摊贩。
受到消费型态转变影响,近五年不仅摊贩数、摊贩从业人员骤减,连带平均每摊营业收入及利润也都呈现减少。
平均每摊营业收入169.4万元,五年间减3.64%,摊贩利润则严重下滑,平均每摊利润53.3万元,五年来不增反减,减幅7.30%,也是调查以来最大减幅。各类摊贩中,赚最多的是肉摊,平均每摊82.3万元,其次是卖水果62.0万元。
另外,关于摊贩从业人员各年龄层变化,主计总处资料显示,五年间除60岁以上增加3.89百分点,30岁以下增0.87个百分点外,其余各年龄层都呈减少,其中又以50至59岁者减2.15个百分点较明显。
主计总处官员分析,由于网购外送增加,很多摊贩从业人员转往外送,但60岁以上长者较难转行,另外30岁以下因为原本从业人口就很少,增加比率极低,全国摊贩业主平均年龄53岁,较五年前增加0.8岁。
在23.3万摊贩中,以小吃、食品及饮料类12.5万摊最多,占53.61%,但该类别摊贩五年来减3.9万摊也最多,其他商品(指食品、衣服及鞋类以外)贩卖类减1万摊或30.47%,则是减幅最大。去年摊贩从业人数计35.7万人,五年间减少11.8万人或 24.88%,其中女性占五成四,五年间减6.7万人,男性亦减5.1万人。
不过,近五年来摊贩数位化发展成长不少。根据主计总处资料显示,去年投入营运数位化摊贩计2万8,512摊,占全体摊贩数的12.22%,较2018年增加8.46个百分点,其中2万6,190摊透过网路提供营业资讯,而使用行动支付及透过网路销售者分别为9,941摊及8,974摊。
各营业类别中,以小吃、食品及饮料类投入营运数位化者1万9,957摊,占该分类15.95%较高,且因疫情影响,提供行动支付者6,460摊,透过美食外送等网路销售者6,939摊,五年间分别成长25.5倍、3.5倍;其他类与成衣、被服、纺织品及鞋类投入营运数位化之比率均逾一成,生鲜食品类营运数位化程度相对较低,比率仅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