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野心遭各国顾忌 进军北极受阻

由于疫情期间的旅行限制,中国在6个北极国家建立研究站的布局陷入停滞。专家表示,中国的人权纪录及咄咄逼人的行径日益引发疑虑,导致若干国家不乐见研究站重启。

美国之音(VOA)今天报导,随著其他国家失去与北京合作的兴趣,中国打造「近北极国家」的努力,已越来越局限于亲密盟友俄罗斯的领土。

加拿大法兰西斯赛维尔大学(St. Francis XavierUniversity)研究北极问题的教授拉杰内斯(AdamLajeunesse)说,对于中国和北极的担忧可以追溯到5、6年前,当时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似乎正不断增强。

他说:「我们对中国的担忧仍然是落后于事件的。这与新冠疫情之前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当时人们非常担心中国将控制北极的基础设施」。

美国之音2022年12月曾报导,挪威和冰岛两个最重要的科学前哨站中国长期缺席,之后即宣布将派员进驻。但没有迹象显示,中国打算重启在瑞典和芬兰的另两个研究计划。

瑞典和芬兰的国家机构甚至透露,中国在此的研究即将或已经结束。

这使得无法直接进入北极水域的北京,只能把野心限缩于俄罗斯境内。俄罗斯2022年2月也就是入侵乌克兰前夕与中国建立「无上限」伙伴关系。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表示:「中方愿与各方一道,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促进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和永续发展」。

不过支持加拿大和其他英语国家情报和网路防御需求的赛珀实验室(Sapper Lab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狄伦(Al Dillon)表示:「西方国家几乎毫无怀疑,中国将继续通过直接和间接手段寻求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加强军事参与,以支持其『一带一路』倡议」。

另据网媒香港01在2023年7月间报导,虽然中国试图扩大在北极的陆上存在,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阻碍。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018年曾试图购买芬兰北部凯米耶尔维(Kemijarvi)的机场,以便飞越北极并在北极其他地区开展研究活动,但芬兰国防部以安全为由阻止。

中国2016年也曾试图购买格陵兰废弃海军基地,但被丹麦拒绝。虽然中国在北欧国家碰壁,俄罗斯与中国在北极的合作却越来越紧密。

与此同时,美国也与加拿大达成合作,加强对北极地区海洋和天空的全面观测、通信、资料分析能力,以对抗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编辑:曹宇帆/邱国强)11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