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幅提高对中国部分产品关税。分析认为,由于中国电动汽车和晶片产品并未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影响有限;但从战略来说,中美贸易争端有从「小院高墙」走向「大院围墙」的态势。
美国白宫今天公告,将对价值180亿美元(约新台币5825亿元)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这是美国前总统川普时期中美贸易战以来,又一轮对中国产品的大幅增税,涵盖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医疗和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
其中,电动车关税税率预计于今年增至原来的4倍,来到100%;半导体关税税率则将于明年底前从25%增至50%。华府针对若干钢、铝产品,以及针对锂离子电动车电池、电池零组件的关税,也增至原来的3倍左右。
加征关税对中国企业将带来的影响,视不同产业而定。界面新闻引述汽车晶片供应商说,短期来看对中国半导体的影响不会太明显。由于受到重重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和晶片产品先前并未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
天风证券分析,在新能源领域方面,美国这次的征税政策好于预期。有关储能电池要到2026年关税才从7.5%上升到25%;与锂电池有关的天然石墨同样是到2026年才加征关税。新能源汽车出口美国也不多。
报导引述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说,关税措施升级后,中国国产汽车公司试图通过墨西哥等国家间接对美出口的计划和可行性,可能会受到挑战。
他说,美国试图将制造业拉回本国,未来可能带动其他国家对中国提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造成中国商品赴美及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环境的恶化。中国企业需要在商业上进一步巩固自身实力,拉动更多合作伙伴,持续做大做强。
财新网引述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建荣分析,中美贸易争端范围已经延伸,有从「小院高墙」走向「大院围墙」的态势,甚至出现「霸凌性的行政措施」,将来中美间无论法律层面还是经贸实际操作层面,都将面临更多复杂性。
他建议,中国方面也要注意对话策略,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行政当局会利用工会组织及劳工权益对中国持续发难,但其长远上著眼于对全球经贸体系的主导权。在此背景下,中国更应关注全球化再造,加强创新和发挥新质生产力,鼓励国内企业「出海」,紧贴国际市场分工体系,防止系统性「被脱钩」。
报导指出,美国拜登政府本次大范围加征关税,是对川普时期对中国发起的301关税行动的更新。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于2017年8月向中国发起了「301调查」,随后川普政府根据调查结果,分4次对中国产品加征了关税,每轮加征关税的产品总额分别是340亿美元、160亿美元、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
此后,上述「301调查」一直没有结束,而USTR在2022年末开始重新审查川普时期的301关税行动,最终在2024年年初更新了调查结果,并在今天发布报告。
这份报告称,上一轮301关税行动有效地鼓励中国采取措施消除了一些与技术转让有关的行为、政策和做法,但中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