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于新冠疫情期间出世的婴儿,过敏症发病率比疫情前出生的多46%。团队相信是疫情期间著重防疫,婴儿身处在过度干净的环境,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较严重,增加过敏及湿疹情况,呼吁家长审视日常的消毒习惯,避免矫枉过正。
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菌群团队分析及比较两批分别在新冠疫情前,以及在疫情期间出世合共1152名婴儿情况,研究人员再分析当中700名婴儿粪便样本,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肠道明显缺少建构免疫功能的益菌。
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兼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总监黄秀娟表示,婴儿出世后的100天是建立免疫系统的黄金期,需要接触不同的细菌,最重要是不能够过度干净。她指出有良好的肠道微生态,身体自然健康,有助长大后预防疾病,例如湿疹。如婴儿在这段期间使用抗生素,肠道会进一步失去益菌。
中大医学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联合总监陈家亮表示,以往的家长会让子女在地上爬行活动,但现时家长则较为紧张,很多时都要消毒清洁所有东西才让子女接触。他强调过份著重消毒的衞生习惯,赶走人体的好菌及坏菌,导致肠道微生态生衡恶化,如市民继续沿用疫情时的过度消毒习惯,担心相关情况会持续。
中大医学院表示,儿童要有健康身体,饮食需要均衡,多吃蔬果等纤维,有助制造益菌,而充足的户外活动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