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5日電)台南市龍崎區為南台灣著名泥岩地質區,擁有世界級少見「月世界」美景,但也因丘陵地形影響產業發展,當地居民正以農村傳承友善耕作,結合自然生態推動深度農村旅遊。
龍崎區龍興社區發展協會與台南社區大學合作,透過台南社大導入生態觀察及保育概念,與當地居民生活型態相結合,開創頗具特色農遊行程。
龍興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靜儀告訴中央社記者,龍崎為丘陵地形加上泥岩地質土壤,大宗經濟作物以竹筍為主,許多居民會在自家小塊田地進行複合式蔬果種植,並自己養雞、羊,但大多是自己食用或用來與其他居民交換的小規模生產,且幾乎都傳承對環境相對友善的耕種飼養方式。
陳靜儀表示,筍農習慣將竹筍收成後留下的筍殼,以及整理竹林淘汰的竹子用來當堆肥,成為適合白蟻生存環境,引來喜歡吃白蟻的穿山甲棲息,老一輩在地居民對穿山甲不陌生,但也是到近年才慢慢了解穿山甲的珍貴,並有更多人認同保育穿山甲概念。
她說,台南社大關心龍崎穿山甲生態,開設生態巡守隊課程,教導志工及在地居民觀察穿山甲等野生動物調查技術,並架設自動相機監測,結果發現更多有趣動物生態,食蟹獴、領角鴞、林鵰等保育類也出現過。
陳靜儀表示,自然生態與友善耕作成為社區兩大招牌,除了有學校單位安排戶外教學行程,也有遊客經口耳相傳特地造訪,社區會安排種菜體驗、尋找穿山甲覓食洞、竹編DIY等行程,餐食則是無菜單料理,菜園當下有什麼菜就吃什麼菜,協助接待遊客的居民還可賺到一點導覽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