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指中国在医疗器械采购中歧视外企

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的市场准入进行调查后,认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存在歧视外国企业的现象,为后续限制中国参与公开招标的潜在行动埋下伏笔。

综合彭博社和法新社报道,经过九个月的调查后,欧盟在星期二(1月14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借助一个复杂的法律、目标和实践的网络,最终导致国内企业相比欧洲企业在全国各地各类医疗器械的采购方面持续享有不公平且重大的优势。

报告称,欧盟委员会得出结论,在调查中发现的中国在医疗器械采购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在中国全境都存在并适用。报告指出,中国并未提出任何具体的纠正行动,来纠正这种严重且反复出现的准入障碍。

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Maros Sefcovic)说:“虽然我们继续把对话作为寻找解决方案的第一步,但我们随时准备采取果断行动,捍卫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公平竞争。”

欧盟去年4月宣布启动中国医疗器械采购的市场准入调查。这也是欧盟首次动用2022年通过的国际采购工具(IPI)展开调查,该法规旨在促进公共采购市场准入方面的互惠。

延伸阅读

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展开调查

中国政府推动国内医院使用更多本地设备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国务院2015年的一项决策。在过去两三年里,包括安徽省在内的多个省份采取了进一步行动,提升中企向医院供应设备的几率。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对于许多类别的设备实施了严格的国内产品要求,中国政府愈发关注本土和国家导向的医疗技术采购。

根据欧盟去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所引述的数据,上述变化使得中国此类产品的贸易额从2019年的逆差13亿欧元(18.3亿新元)在短短一年后演变为顺差52亿欧元。

欧盟一直对中国采购市场准入渠道问题感到不满,欧盟官员去年访华时,曾多次提出相关问题。知情人士透露,在为期九个月的调查过程中,企业和官员之间的磋商未能得出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研究机构Mer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技术市场价值为1350亿欧元。在该行业运营的主要欧洲生产商包括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公司。

欧盟认为,中国推行扭曲市场的措施和做法,来实施“中国制造”政策,以及到2025年由中国企业占国内核心医疗设备零部件市场85%份额的目标。

报告指出,中国制定了其他多个中央和省一级层面的目标和立法。此外,调查还发现一个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不具有可持续性的采购框架,例如要求大幅度降价高达95%,或是所有的报价都要在最低出价区间内。

报告还称,在中国无法从国内采购,不得不从外国进口设备时,企业需要遵照繁琐的程序,必须获得政府的批准才可行动;愿意转让技术的企业更受青睐。

欧盟接下来将评估,提出采取反制措施是否符合其利益。欧盟可采取的措施可能包括限制中国参与欧洲的公开招标。

近年来,中欧之间的商业紧张关系持续加剧。欧盟去年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关税加征关税后,中国也对欧洲的白兰地和猪肉采取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