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尔德:台湾该庆幸!十年前没有「与红潮共舞」

顾尔德 
思想坦克 2025 年 1 月 8 日

在2025年伊始之际回顾两岸十年来的发展别具意义。就在大约十年前,几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两岸之后十年各自走向,造就了两岸枯荣两样情景。

回到十年前,台湾舆论中谈到两岸经济问题时,几个当红关键字是:工业4.0、红潮产业链,以及最关键的「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是源自德国的概念,亦即第四次工业革命。2013年德国政府的《高技术战略2020》将工业4.0纳入,预计以2亿欧元促进制造业的数位化与智慧化。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 (WEF) 创办人施瓦布(Klaus Schwab) 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文章谈第四次工业革命,让这个议题广受关注;隔年WEF达沃斯论坛也以此为主题。

回首十年前,「与红潮共舞」是不少人所向

经过十年发展,工业数位化、智慧化已进入新一阶段的AI革命,在这个全球AI新浪潮中,台湾半导体产业占据了关键地位。不过,十年前台湾各界看好的不是自家资通讯产业的坚强根柢,而是看到了「红潮来袭」,有人担心红色产业链将吞噬台湾的高科技产业,有人亟待「与红潮共舞」。

就在2015年,中国提出了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个计划最早是由国务院工业和讯息化部(工信部)在2014年整合20多个相关部门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所草拟。当时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3月全国人大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度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宣称要借此带领中国迈向制造强国之林。

当时中国工信部前部长、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在政协分组讨论时说,以往中国的经济规画是以五年为期,「中国制造2025」规画则突破此限制、提出10 年中长期规画。这个规画虽仿效德国工业4.0,但李毅中很清楚两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工业化仍处于世界中低端,虽有先进的航太、高铁、核电等产业,但也有小作坊这类完全依赖人工的生产模式。「我们在谋划工业4.0的时候,要全力打造工业3.0,同时,还要弥补工业2.0的欠帐。这就是我国工业制造业的现实。」李毅中说。

曾经「中国制造2025」甚嚣尘上

不论是工业2.0或4.0,「中国制造2025」最根本概念是回归制造业,确立工业的重要性,要用国家力量支援实体经济发展。这个思路至今仍是习近平的重要经济思维。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规画要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50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这个规画聚焦十大关键领域,将由国有企业带头技术升级,包括:新一代资讯科技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太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规画一公布,台湾不少舆论、研究机构、 投顾与企业看好之声不绝。在此同时,台积电宣布到南京设厂,中国半导体业者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大手笔入股台湾半导体公司,甚至夸下海口要买下台积电。中国工信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也对台湾喊话,要两岸深化工业领域创新合作,加强政策沟通协调。

面对红潮来袭,台湾政府张开双臂欢迎,经济部次长沈荣津与工业局长吴明机赴北京出席两岸首届工业发展和合作论坛,宣布两岸启动工业4.0合作平台。吴明机还说,新平台可处理产能过剩、人才刨根等两岸产业功能失调,也有助台湾业者与红潮共舞。

面对台积电赴南京设厂、中资入股台湾半导体公司,前经济部次长、两岸企业家峰会秘书长陈瑞隆说,政府不但要准许中资参股,也要允许独资,让两岸半导体产业在更开放的环境下合作。力晶集团执行长黄崇仁则预言,中国强力扶植半导体产业,形成一股虹吸效应,全球半导体产业新聚落将向中国靠拢;也有财经智库研究人员说:「政府面对这波大陆企业注资入股台厂速度加快,恐无法以锁国或防堵方式面对。」投顾公司主管则称,台厂如果错失合作机会,当对岸扶植产业变大台厂才想合作恐已错失时机……。

太阳花运动吓止了马政府加速两岸一体化的企图

就在产官学一片对「中国制造2025」叫好声中,台湾与美国两地的社会与政治氛围却在剧烈改变。2014年的318太阳花运动阻挡了《服贸协订》,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吓止了马英九政府加速两岸一体化的企图。即使2015年部分企业界基于自身利益大声呼吁政府放宽中资入股、台湾产业要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但太阳花连带影响2014年九合一大选、国民党惨败,加上2016年初总统大选将至, 在在限缩了国民党政府进一步亲中企图。2015年新加坡马习会想用「九二共识」继续框住台湾,但习近平亲自助选也无法帮国民党留住江山。隔年初蔡英文当选总统,也扭转了台湾继续「向中倾斜」。

更重要的是2016年底川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一年之后就开启美中贸易战、科技战,强力压制中国崛起。也因此,中国不再高调宣扬「2050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甚至不再提「中国制造2025」政策。

接下来几年的剧情就是:全球产业链重组登场。外资、台商加速撤离中国;当初自不量力宣称要吃下台积电的紫光已先在2021年宣告破产重整。而中国经济不均衡的发展模式也遇到瓶颈,成长逐渐停滞,2023年地产危机更重击中国经济。

「中国制造2025」并未完全失败

不过「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完全失败的计划,美国侯任国务卿卢比欧(Marco Rubio)去年9月发表报告《中国制造的世界》(The World China Made)检视「中国制造」九年来的成果。他的结论是:

中国已在它所瞄准的大多数领域达到了或接近了技术尖端。在「中国制造2025」瞄准的10个领域中,中国可以自信地宣称自己是四个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电动汽车、能源和电力生产、造船和高铁);因此,中国正在成为绿色能源和先进物流的超级大国,这些领域的技术通常明显地可应用在军事上。在航空航太、生物技术、新材料、机器人和机床、半导体这五个领域,中国在接近技术尖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还未成为领导者。只有农业机械这个领域中国未达标。如果习近平是一位基金经理,他完全有理由对这个投资组合的表现感到满意。中国的投资在多个领域产生了超额回报……

习近平认为制造业才是经济的根本,他轻视服务业、打压电商平台,也不注重民生消费。即使强调均富、帮农民脱贫,实际上中国对社会保障投资太少;在习近平的观念中,太重视社会福利会降低人民积极性。在强国梦指引下,习政权以举国之力发展先进的工业科技,即使不提「中国制造2025」,习近平2023年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也是一样的路数。

发展工业固然有于经济实力,但中国资源分配重公部门轻私门,而前者却绩效不彰;长期不重视社会保障,难以因应快速高龄化社会所需;加上青年失业问题严重,民众普遍对经济前景预期保守……,这些因素都造成内需消费不振、 国内市场无法扩大,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只能靠外销市场支持。这一方面造成了中国低价倾销引起各国以高关税抵制,「中国制造2025」的代表性成果电动车就是最明显例子。另一方面,通货紧缩成了中国经济最大阴影,从新冠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就陷入泥淖无法自拔;一场房市泡沫恐让中国步上日本「失落的十年」后尘。

站在2025年初回首向来路,台湾必须庆幸有2014年的318运动,开始扭转两岸加速统合的趋势。否则台湾就如今天的香港,在「粤港澳一体化」的大湾区计划下,被吸纳进中国经济体,自主性没有、光环也褪尽。若非318 ,台湾今天不是「与红潮共舞」,而是被中国一起拖入泥淖中不能自拔,台湾的ICT产业恐怕也遭美国制裁管制,不能像今天一样成为全球AI大潮主力、共享荣景。

习近平从未放弃强国梦

今年元旦中共理论杂志《求是》刊登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内部干训讲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文章称:「新时代以来『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的鲜明对比,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选择。」「面对围堵、遏制、打压,我们应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

《求是》在川普上台前夕刊登习近平两年前讲话,透露出习近平没有忘记强国梦,不会放弃追求「2050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目标,也就是不会届服「美帝」意志。

当然美国也会继续压制中国争霸。卢比欧在上述《中国制造的世界》报告中说:「防御战略仍然是必要的,以防止中国进一步掠夺我们。但这不能是唯一的回应。」「美国的行动刻不容缓,以避免陷入一个中国为师、美国为徒的世界。不幸的是,中国正借由『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构建这样的世界。」如今卢比欧将接任国务卿,他更不会坐视美国陷入「中国制造的世界」。

2025美中恶斗终不可免。台湾不可能置身事外,但至少没有被红潮缠身共沈沦。

作者本名郭宏治,资深新闻工作者、专栏作家。SUNY-Binghamton 社会学硕士,台大经济系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