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伊朗政府的百般阻扰之下,国内的电影人似乎有无法抑制的力量不断在国际影展上发出声音?」
特约撰稿人 王秋辰
2024年5月24日,法国康城,伊朗导演导演拉索洛夫(Mohammad Rasoulof)举起被当局禁止出境的戏中男女主角Missagh Zareh(图右)和Soheila Golestani(左)肖像。摄: Stefanie Rex/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在伊朗电影《神圣无花果之种》(暂译,英文片名:The Seed of the Sacred Fig)康城首映结束后,掌声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它是本届康城影展鼓掌时间最长也是最热烈的电影,最后是导演穆罕默德·拉索洛夫(或译为穆罕默德·拉索罗夫,Mohammad Rasoulof)的发言,才让掌声停歇了。
电影入围康城的消息刚公布,导演拉索洛夫的护照就被限制出境。随后,令人惊诧的消息纷至沓来:伊朗当局传召影片多位主创,要求他们向导演施压,让他从康城撤片;导演被判处八年监禁、鞭刑、罚款并没收财产;导演通过一条秘密路线逃亡,最终抵达欧洲;在德国周旋下,导演正式在康城亮相。
在本届康城影展,一部伊朗电影发出的声音,几乎盖过了所有华语电影。它对女性权益运动的表达之深,对类型美学的探索之远,是《酱园弄》所远远不及的。它对伊朗反头巾运动的呈现,对独裁制度的直率回应,也有着《一部未完成的电影》《风流一代》所不具备的力量。
在国际影展上,同一个地域的电影持续入围,这些影片往往能共同反映此地社会的文化变迁。如果有持续观看伊朗电影的经验,就一定能看到《神圣无花果之种》的独特性。至少在康城的银幕上,它是第一部直接呈现2022年反头巾运动及后续影响的电影。
大陆观众常开玩笑说,伊朗电影的故事放在中国也会完全成立,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简单。但有时,伊朗电影确就像大陆电影甚至华语电影手中的一面镜子,彼此的语言文化不同,面临的境况却极为相似。只是镜子外的我们是懦弱的,但镜中的他们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