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臉書
「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四十周年,以中國人的共同業力,終於成功將香港改造為今日這個樣子,不足為奇。
若中國收回香港、以至終於摧毀香港是自損利益的錯誤,則第一步,錯在英國當年主動將新界租約問題提出來,企圖續約,卻因中共的面子以及英國外交部對中共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判斷錯誤,事與願違,變成竹簍子打水一場空。
基於「兩個凡是」原則,弱勢的華國鋒有很大的機會,快刀斬亂麻,由英國提出一個合理的安排而欣然同意。例如當年行政局議員羅德丞建議:千萬不要提「不平等條約」,中共從來不承認。既然不承認,就沒有新界租約九十九年這條線。只須將天水圍的土地批售給中資的華潤,連其跨越1997 ,各方一聲不響,暗渡陳倉。
但怡和與滙豐不肯幹,一定要看到正式的土地合約。於是戴卓爾夫人無奈,在討厭殖民主義的所謂中國通的教唆推送之下,簽署了香港的賣身契。
今日回顧:一八四一年,英清貿易戰爭催生南京條約,英國除了據有香港,還廹令道光皇帝政府開放五口通商。這是一次令中國走上現代文明法治自由大道的歷史契機。有過租界的上海,到今日還是中國最「像樣」的城市,即為證明。
但從戊戌政變、五四運動,由孫中山蔣中正到毛澤東,中國人最終排斥西方主流文明,偏偏選擇了西方最低端的馬克思共產主義成為治國的宗教。
香港卻一直另由英國管治,「香港模式」有英式的法治、有自由市場經濟,有以廣東人為主的勤勞本質,當然也有中國大陸的資源支持,英、港、中這條三角方程式造就的香港,陰差陽錯,成為兩千年以來最適合中國人安居樂業發展才智的理想型態。
凡有常識理性的中國統治者,若懂得計算利益,都會將情緒擱置在一邊,與英國好好談論香港的前途安排。但鄧小平認為他比毛澤東聰明,英國人又要找上門來,鄧小平「唔衰得」,因為還有陳雲之流的政敵壓力。
於是英國退而求其次,為香港談出了一個「中英聯合聲明」。主要是撇清英國接受殖民地出生的香港移民的責任。但同時也善意向鄧小平指出:讓香港高度自治,讓國際資本和沒有經受過民間污染的香港人根據市場定律,繼續營商,大陸支持,循步漸進選舉、鞏固香港的自由、發展香港的民主。你不要將手伸過來狎玩香港,這樣對你沒有好處。
中國政權的先天基因決定:忍手得了鄧小平江澤民兩代,熬不過第三代。
當然,香港人內部也有責任。例如戴卓爾夫人剛提出香港前途,香港的司徒華就率眾在機場示威,反對續約、支持「香港回歸」。這位前小學教師認為,香港應該融入祖國,參與建設中國未來的「民主」。我不知道只具師範學歷、「學友社」出身的司徒華是天真還是有其他任務,當日司徒華第一個跳出來,帶領其民主黨門生佔據了民族主義的道德高地,為中國收回香港鳴鑼開道,戴卓爾夫人和英國政府變成了理虧。
然後是英國人培養的香港本地政務官根本不懂得政治。在這方面彭定康看得很清楚。彭定康說:香港的公務員是世界第一流的管治隊伍。意思就是這群土著雖由英國訓練有素,但英國殖民主子只教他們用英文寫公文,沒有教他們用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和羅馬帝國興亡的知識來培養政治觸覺。它們只是一群工具的機械人:遇到文明良性的主人,香港會發揮優良的管治率;遇到野蠻惡劣的主人,這群上了發條的人肉工具會照樣忠實執行。它們沒有獨立思考的意志,你們中國好自為之,會有什麼後果,你們自己想像。
然後彭定康預言:香港將來如果敗壞,未必在於中共,而根在於一部份的香港人自己揣摩擦鞋。
彭定康對香港這兩大結論,非常英明,勝過讀了幾十年中文、費正清學派的柯利達和衛奕信。
英國據領香港,南京條約給了中國一次機會。撤出香港,「中英聯合聲明」又苦口婆心的給了中國另一次機會。
由1841到2024,一進一出,兩次外部加持的歷史契機,中國人俱由自己來葬送。
自從1997年中國接收香港,特區遇到種種的挫敗,最初抵賴英國人留下的地雷。「回歸」近三十年,今日香港明明是自戕,則又賴美國人的抵制。但美國的制裁,卻又是基於中國單方面宣布「中英聯合聲明」無效、保障美國利益的應對。
英美和歐洲,固然不希望香港失敗,因為都有金錢利益,但即使習近平一心想將香港變身為波爾布特赤柬之類的共產主義試驗場,回歸馬克思主義初心,繼續其「百年艱辛探索」,或認定「大灣區」與「一帶一路」就是為人類指明方向的壯舉,將香港拉進去,西方也並無責任。
到1979年,鄧小平權力鞏固了,香港的麥理浩才去北京提出香港前途,是英國自己的誤判。英國在外交上百年有許多錯誤,今日也有自己的危機,對香港已經無暇也無力眷顧,除了發表幾通遺憾聲明。
The rest is history。在不能「當家作主」的大前提下,中國人曾經半擁有過一個成功香港,胡錦濤也勸誡「不折騰」,但香港之夭折,一切是共業,與外人無尤。百載繁華,當做發了一場夢。只能說,自己宰殺一隻生金蛋的鵝,是中國的宿命,這個奇特的民族可以少數人暴富、妻妾奶姨買LV而爭相移民,要長治久安、安居樂業,沒有這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