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菲专访:遗落在台湾女同志影史之外,却拍出世纪末女同们的肖像画

「看似无为的情感模式,藏匿著当年代女同志族群亲密关系实践中,堪称无望的未来感⋯⋯」

特约撰稿人 陈韦臻 发于台北

导演陈若菲。摄:陈焯𪸩/端传媒

“她话少的极端,目无表情的程度,依旧叫人印象深刻。时为1995年,蔡明亮似乎被理所当然视为台湾新电影第二波,但这跟他们不同的生理性别是否有关?”

谈起台湾女同志电影史,人们都会提到周美玲,甚至好一段时间内,女同志导演仿佛也只存在这位被称为“少见身兼制作人身份的女性编导”。在此之外,若是翻找早期影像档案,偶尔还会零星掉出几部女同志为主的纪录片,如李湘茹(改名李以霏)的《2,1》、吴静怡的《玉米火腿可丽饼》,在90年代纪录片浪潮下,这些作品为女同志文化与情感样貌留下了重要纪录。

至于更早年的剧情片如《双镯》(1991)、《失声画眉》(1991),则多以女女情谊、女性情欲探索为叙事轴线。1990年代初期,台湾依然处于压抑无比的年代,同志运动尚未地上化,大多数女同遮遮掩掩,以隐喻的手法像拆信刀一样仔细划开银幕上一道小口,投射自身,也让观众辨认彼此。那种情形,性别运动者王苹曾在“2009台湾酷儿电影论坛”中回顾道:“(那个年代)我们自己也是观影者,都是偷偷看电影,偷偷从好莱坞式的电影里捕捉,哎,她好像是女同性恋你看!⋯⋯在那个讲不清楚的年代我们就搞了十几二十年。”

但有一人,不知为何被落在台湾女同志电影史之外。或许因为她与同志运动距离遥远,未被载入同志出土史中,也或许她后来影像产出不多,几乎与台湾电影的谷底年代一同销声匿迹,因此尽管从1980至2000年代初期,她拍摄了四部剧情片,双性恋、男同志到女同志电影,也屡次问鼎诸多影展、摘奖连连,却未被入史记载。

她是陈若菲。1988年以学生作品《我的男朋友和女朋友》,摘下第三届中国时报晚报电影奖(台北电影节前身)非商业映演类二奖;1995年的男同志剧情片《强迫曝光》,除了在金马、金穗留下身影,也现身蒙特娄、温哥华、釜山、洛杉矶亚太影展等大小国际电影节;《留下淡影的夏日》在1996至1998年间,以青少年同志为题,成为跃上公共电视的单集剧情片;2001《海角天涯》则以中年女同志为剧情片主题,再巡走香港、德国、韩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大小国际电影节、同志影展,并摘下法国Cineffable的“国际女同性恋及女性主义影展”观众票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