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 | 世界媒体看中国:特朗普2.0与美中关系

金哲 VOA 20241123

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受到世界各国的格外重视,因为美中关系的起伏跌宕会给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带来直接的或好或坏的影响。在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Dpnald Trump)即将第二次入主白宫之际,特朗普将如何跟中国打交道,中国又将或正在如何应对,成为国际媒体和众多观察家、分析家的关注焦点。

特朗普2.0的不确定性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在2025年1月20日再次入主白宫。他在竞选期间就反复表示,他要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在他第一个总统任内,他以中国实行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和政策损害美国人的利益为理由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在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他是否会提升对中国的贸易战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观察家们普遍认为,特朗普的行政风格以多变和难以预判而著称。例如,在他第一个任期内,他一方面痛批中国对美国不公平的贸易做法/政策,并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大大改变了世界贸易和供应链的格局,一方面又声言主导中国政策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他的好朋友。

在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即将开始之际,各路的观察家对特朗普的多变和难以预判的看法也被投射到他提名的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身上。在特朗普宣布其提名之后,主要是报道财经新闻的路透社发表报道说:

“星期三,共和党总统当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提名投资银行家霍华德·卢特尼克领导中美贸易战的先锋机构,这让他(卢特尼克)在中国的业务受到强烈的关注。

“卢特尼克掌舵的金融服务公司,从与中国国有企业中诚信托在北京成立合资企业的 BGC 集团,到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坎托·菲茨杰拉德,都从与中国的关系中获利颇丰。

“现任美国贸易代表以及商务部长、一些国会议员和道德专家说,这些金融关系引发了人们的疑问:在决定是否对中国征收新的关税和出口限制时,卢特尼克是否会受到北京的过度影响。”

在许多人质疑特朗普提名卢特尼克担任商务部长、担心他是否会因其与中国的商业关系/利益而偏向中国之际,也有媒体展示了卢特尼克的另一面。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报纸《观点》11月20日发表报道说:

“(被提名为商务部长)对卢特尼克来说是一个安慰奖,他曾是财政部长这一更具声望和战略意义的职位的领跑者。但对于这位对中国持强烈批评态度的人士来说,这个职位仍然很重要,因为商务部主管出口限制事宜。63岁的卢特尼克今年10月曾对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表示遗憾。在接受企业家和投资者安东尼·庞普利亚诺采访时,他称电动汽车是’精英的瞎折腾’。

“他还强调了降低通胀的必要性。这是总统竞选的主要议题之一。但这位亿万富翁金融家特别攻击中国。他追随他的导师唐纳德·特朗普的脚步,将中国定为芬太尼在美国传播的源头。这种致命的麻醉剂毒性比海洛因强得多,每年造成数万人因过量服用而死亡。’中国正在攻击美国的内脏,’他说。”

应对特朗普2.0的软硬多手准备

在特朗普2017年至2021年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他对中国数以千计的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施加惩罚性关税。他的继任者、现任总统拜登基本上继承了那些关税,没有做出多少更动。在特朗普即将再度入主白宫并声言要对中国采取限制性的贸易措施之际,北京也在采取自己的限制性贸易措施。

11月21日,美国《新闻周刊》以”特朗普回归之际,中国动用经济杠杆对付美国”为题发表报道说:

“中国准备对国防和技术制造必不可少的’军民两用’材料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一位美国议员称,中国此举堪称’警钟’。

“受管制的原材料包括钨、镁、钛、铝合金和石墨。这些材料的生产和供应由中国主导,对技术、航空航天、国防、交通和建筑等行业至关重要。

“此前美国对中国一些公司实施了制裁,那些公司被认为向俄罗斯出口了电子产品和其他具有军民两用潜力的物品,这些物品可能有助于莫斯科对乌克兰的战争。华盛顿还限制了荷兰阿斯麦公司生产的顶级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理由是高端芯片有可能推动中国的军事进步。

“中国外交部表示,这些规定将建立军民两用出口许可框架,并推出限制商品清单。出口商还必须提供有关最终用户和商品预期用途的信息。”

在表示要采取对抗性措施的同时,中国也在新的特朗普政府即将上任之际采取不那么对抗的、柔性的应对措施。英国《金融时报》11月19日以”中国连忙与特朗普的潜在官员建立联系”为题发表报道说:

“在数年努力争取与华盛顿共和党人会面后,中国驻美国大使急于与潜在的特朗普政府官员建立联系。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大使谢锋近几个月来加强了与华盛顿的接触,在家中接待了数十名前美国官员和中国问题专家。

“在唐纳德·特朗普赢得大选后,这种接触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在乔·拜登担任总统期间,中国大使馆与民主党人的互动要多得多。”

面临内政外交难题的习近平

在官方不断宣扬”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当今中国,中国面临特朗普2.0的难题被普遍认为是习近平面临难题。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