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健康保险署(简称健保署)推行「个别医院前瞻式预算分区共管试办计划」,其核心目标在于建立「个别医院总额」,以改善现行<!–__ANNOTATION__={"text":"分区","annotation":"
- 台北区: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兰县、金门县、连江县
- 北区:桃园市、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
- 中区: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
- 南区: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
- 高屏区:高雄市、屏东县、澎湖县
- 东区:花莲县、台东县
“,”pureAnnotationText”:”台北区: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兰县、金门县、连江县”}–>总额下,因医院间竞争与服务量成长导致点值稀释的问题,并试图减少对未扩张服务量医院的变相惩罚。此外,该计划亦要求医学中心门诊营收占比低于55%,若门诊成长率超标,健保给付将遭扣减。
台北区(北北基、宜兰县、金门县、连江县)将于今年(2025)第二季开始实施,而其他分区则从第一季开始上路。健保署指出,各区管理原则一致,但保留各分区共管弹性,如台北区在急症难罕症照护等特定排除列计不设上限,避免急重症患者被排挤。
课题1:限缩门诊、手术是否影响就医可近性?
「个别医院总额」可说是迁就目前健保尚无法扩大财源的现实下,健保署迫于压力努力将点值维持在医界期望的「权宜之计」。长期以来,健保署在各分区透过「共同管理」模式进行总额支付调控,形成「摊扣式」(目标点值型)与「断头式」(个别总额型)两种机制<!–__ANNOTATION__={"text":"(注)","annotation":"
“,”pureAnnotationText”:”参考自郭垂文:「健保分区业务组的管控与新医疗科技的发展」(社团法人台湾药物经济暨效果研究学会专题演讲,2021年)”}–>。所谓「摊扣式」是结算点值时如整体医疗利用超过目标,则依照各医院成长费用等比例扣除;由于是事后结算,曾导致医院工会团体抗议医院苛扣原预期可拿到的奖励金。而「断头式」是事先设定个别医院目标点数(即个别医院总额), 除部分例外情况,超过额度一律核减,故院所会选择不申报超额的部分;此机制虽可确保点值稳定,但可能促使医院限制服务量,进而影响病患的可近性。
此次「个别医院总额」采取「断头式」机制,是参考健保署南区业务组(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的经验。南区在实施此制度后,点值相较其他区域较为稳定,且未明显出现「医疗人球」问题。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