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喇嘛在流亡中构建的民主制度能否延续

MUJIB MASHAL, HARI KUMAR

纽约时报 2025年7月7日

边巴次仁表示,流亡政府最近成功说服美国政府解冻了大部分资金。

「这确实影响了我们既定工作的推进——我们失去了六个月的时间,」他说。

印度也给自己留了余地,近年来在这一问题上处理得相当谨慎,以避免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新德里正式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在达赖喇嘛就其转世问题发表声明后,一位印度部长表示支持这一立场。
这位部长随后澄清说,他是在以一名佛教徒而不是印度政府代表的身份表态。印度外交部也发表声明称,印度在此问题上并未持立场。
在走访印度两个最大的藏人定居点——达兰萨拉(流亡政府所在地)和南部的拜拉库比时,人们对达赖喇嘛圆寂后过渡时期的焦虑情绪显而易见。
流亡藏人议会议员丹增晋达表示,他一直呼吁对可能存在的脆弱环节进行深入分析。
「在达赖喇嘛去世的情况下,我们对未来几年准备得有多充分?」他在9月达兰萨拉一次议会会议间隙说道,「如果你能提前预见这一不可避免的局面,至少你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当年,达赖喇嘛开始流亡几个月后,议会曾在一棵树下举行首次会议,如今这个拥有众多派别和团体的议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
议会由45名成员组成,每年召开两次会议——春季审议预算,秋季听取政府工作报告。除近十几位常务委员会负责人留驻达兰萨拉外,大多数议员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都有各自的工作,有些成员甚至来自欧洲和北美。
9月的会议期间,当议员们陆续走进这个小礼堂时,会先向一幅达赖喇嘛的大幅画像鞠躬,然后才入座参加当天的议程。达赖的身影也在整个辩论中占据著重要地位。

边巴次仁正在汇报政府在文化和宗教活动方面的工作绩效。他连续念了将近半个小时,一页接一页,许多议员靠著面前的茶水努力保持清醒。

在外面一顶搭在篮球场上的帐篷下,几百名难民坐在红色塑料椅上,密切关注著会议进程。他们认同某位发言者的观点时会欢呼并鼓掌。
在问答环节,一位反对派议员试图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她问道,达赖喇嘛刚刚在纽约接受了膝盖置换手术,为什么司政要打扰他休息,亲自去探望他?
帐篷下的群众发出嘘声和嘲笑声。这是一次卑劣的攻击。
边巴次仁和其他官员表示,虽然政府专注于提供各项服务,但其总体使命依然是保护藏族文化、语言和传统。在他们的故土,这些正被中国共产党逐步消灭。
随著藏人难民进入第三代,分散在大约二十多个国家,这项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与故土的联系日益减弱,而作为他们团结象征的达赖喇嘛随著年事渐高,也减少了旅行和公开活动。
「在印度,藏人社区规模庞大,因此我们在保护文化方面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流亡政府教育秘书吉美南杰说道。「但在西方,藏人分散,因此面临一些挑战。不过,我们在西方所有藏人社区都开设了周末学校。」
迁徙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在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拜拉库比藏人定居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定居点中居住著超过5000名居民,以及数千名在寺院中修行的僧侣。流亡政府派驻了两位高级定居官,带领近200名工作人员负责各项服务的落实。难民们经营商店和餐馆,并常常雇用当地劳工。
「我们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们还在不断迁出印度,」55岁的医院管理人员索朗·悠杰说。「你走进一户人家,看到的只有老人。」
在桑布扎藏族小学,课堂里人很少。该校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共有49名学生。学生们学习藏语、英语、环境科学、数学和艺术。
学校校长、34岁的谢拉布·旺姆表示,除了教授学生语言和文化外,学校还会播放一些影片,以提醒他们,他们自己是如何成为难民的。

和大多数流亡藏人一样,她出生在西藏以外,从未见过自己的故乡。

「我们通过舞蹈和歌曲教孩子们认识西藏的河流,」她说。「我们也通过歌舞教他们,相信美好的日子终将到来,我们有一天会回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