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重建、注入旅游和时尚元素,是旧区无法逃避的命运。」
特约撰稿人 郝伟凡
【作者按】浙江三大渔业中心之一的台州湾,“送大暑船”是流传在台州地区的一项民俗活动,椒江、温岭、临海等地都有点状分布,其中以椒江区葭沚街道最负盛名,自2021年入选全国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吸引了更多民众参与、游客前来观光。
2024年7月22日大暑当天,“送大暑船”活动主要进行“送圣”、“祭海”这两项内容。葭沚三公里游神路线上,一列浩浩荡荡的队伍要把一艘制作华美的大暑船送往江边,仪仗队走在最前,之后是舞龙、舞狮、鼓乐、腰鼓队等民间表演,街道两旁挤满了人,其中有祈福的、也有围观的。与此同时,海门东门岭的五圣庙内,正在进行“送圣”的法事,这两条同时进行的线路,交织在一起。
初入五圣庙
“前面封路了。”Kei说着把车停在了路边。2024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十七日)大暑当天,椒江气温高达38度。椒江是浙江台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台州湾入口处,旧称“海门”,素有“小上海”之称,是台州的主城区。
一下车,烈日的灼烤扑面而来。我们朝锣鼓喧天的葭东路方向走去。滚烫的马路上,挤满了人,其中有不少手持长香祈福的老人。我小心避开一只只撑伞的手、举着手机直播的手,还是免不了蹭了一胳膊黏乎乎的汗液。头戴斗笠,男人身穿白色中式改良服装、女人身着红色,敲锣打镲,好不热闹。一个装有滚轮的匾额推过去了,上写着“渔休节大暑庙会 椒江区五圣庙”。
仪仗队一队身着白色服装、吹着大号大管,一队身着蓝白色服装、打着军鼓,踏着整齐的步伐而来。然后是两个舞龙队,一条蓝龙,一条黄龙。只听见锣敲得更响了,镲打得更卖力了,人群簇拥,送大暑船的队伍在街道上行进着,有种置身于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的电影《陆上行舟》的错觉——
大暑船长约10米,宽3米,是仿早年三桅帆船的模型船。船体两侧有彩绘,书写“国泰民安”等字样;船杆卧于船上;船内设有神龛,香案、金元宝等祭祀用品;船内载有猪、羊、鸡、鱼、虾、米、酒等食品;备有刀、矛、枪、炮等武器。这大暑船上武器配备齐全,与明代沿海一带的倭寇之乱有关。传说,有一天,葭沚的一批渔民在海上作业,碰到前来打劫的海盗,惊恐之际,海上突起大雾,雾中出现一只富丽堂皇的船,海盗误以为是一艘商船,于是开枪迫令其停船,这船并没停下,反而继续快速前行并进行了反击,直到天亮时这场追逐战才结束。海盗跳上船后,发现是空无一人的大暑船,立马向神龛里的五圣磕头,请求饶恕。从此,就有了“送大暑船”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