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政府的停损点?台湾政治发展最接近“解散国会”的宪政时刻

「赖政府现在可能面临一个重要的停损点:要不要发动台湾历史上第一次的解散国会?」

刘兆隆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议场。摄:陈焯𪸩/端传媒

【编者按】台湾5月因

实际上,早在2022年6月19日法国举行国会下议院国民议会选举第二轮投票,马克龙总统所建立的复兴党就不出预料的失去国民议会多数席位。不仅如此,与复兴党一起组成执政联盟的其他小党加上复兴党的席位总和也没有超过国会半数。但是马克龙仍然依据宪法赋予职权,宣告任命伯恩总理(Élisabeth Borne)续任,直接掌理政府,与之共同组阁,进行所谓的(国会)少数执政,并没有如台湾多数学者所预期的发生第四次“左右共治”。此与台湾2024年的赖清德总统的政局现况多有相似之处。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进行改革法案审议,立法院内民进党向主席台抛汽球。摄:陈焯𪸩/端传媒

赖政府是否需设“停损点”?

过去在讨论台湾宪政发展莫不以法国第五共和为师,两国不仅体制相近,总统权力也相近,唯一不同的是,法国总统须经二轮投票或过半选票方能当选。而台湾过去在陈水扁政府期间的唐飞内阁(2000年5月20日到10月6日),也被很多学者视为台湾宪政史上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左右共治”;不过,台湾此后并非没有出现所谓的“左右共治”的选择。

除了陈水扁执政时期以外,另外就是2016年2月1日至5月20日期间的马英九政府,因政党轮替的过渡期间而产生看守政府。改选后立法院任期于2月1日开始,2016年赢得执政权的民进党在第九届立法院拥有过半席次,而总统当选人蔡英文在同年5月20日才正式上任。倒是当时即将卸任的总统马英九曾询问胜选的蔡英文,可以提名她所属意的人选担任阁揆以接续执政,但此举遭到蔡英文的婉拒而作罢。因为是看守内阁,所以也不存在所谓“左右共治”的问题。

当马克龙总统决定不选择“左右共治”,而以坚持(国会)少数执政的实例可知,过去无论从学理上或实务上的观察,以为法国总统所属党派在国会失去多数,宪政体制自动“换轨为内阁制”,总统失去任命总理的权力,必须接受国会多数党派推出之人选为总理实属无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