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者建议,特店App钱包若要用行动电话门号来认证身份,直接由银行统一门号认证的电文规格最简单。(美联社)
购物特约店的门号认证机制,非得由联卡中心来作为平台?金融圈知情人士指出,其实只要把一个东西改掉,就可作到「门号认证无国界」,那就是把各银行之间为确认门号和持有人身份所发送的电文规格,完全统一化,这样就可破除门号认证在各银行之间的障碍,业者透露,一个月前已有大型民营银行在先前由金管会和银行公会召开的内部会议上提案建议。
目前包括新光三越、台北101、大润发、统一超商、全家、全联的App,都有各自的钱包,而这些钱包技术,都有背后的技术提供银行,并且一并提供绑卡的技术服务。
其中,台新、国泰、中信,可说是国内为消费购物特店提供钱包App技术的前三大银行。例如,目前新光三越的skm pay(即新光三越的钱包App),以及全家、大润发、台北101的钱包App,就是台新银行制作;其中,台北101的钱包,台新负责的主要是非联名卡的部分,联名卡的部分则为中信银负责提供绑卡技术。而统一超商、全家、全联、莱尔富、85度C、屈臣氏这些钱包,则是由国泰世华银作为钱包技术商,提供信用卡的绑卡技术。
但目前由于各银行的门号认证电文发送规格并未统一,因此会造成「跨行」认证的障碍。举例来说,skm pay是由台新提供钱包技术,倘若绑卡skm pay的信用卡是台新的客户,那么台新就可直接为其认证门号是否为本人所有,但倘若绑卡的是其他银行的客户,则台新就没有该行客户的资料,另外电文发送出去也会因为规格不同无法即时取得回讯,造成认证障碍。
银行业者私下指出,把国内为百货或大卖场特店专门提供钱包App技术的前几大银行之间的门号发送电文规格统一即可,透过联卡中心来作为平台则反而工程更浩大。
据指出,银行公会已向金管会提出分析,国际Pay和特店App在持卡人身份验证上,主要有三大作业差异,其中,国际pay的身份验证不必透过收单机构,绑卡资讯传送也可直接进行,但特店的App这二项则得透过收单机构来进行,此外,前者以代码化服务规范,后者则是3DS规范,这也使未来收单行的任务更重;但银行业者认为,只要把规格统一化,收单行执行「跨行」门号认证的难度将大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