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兰尼(Brahma Chellaney) 自由时报-星期专论20250518
随著广袤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紧张情势不断升高,台湾已不仅仅是潜在的冲突引爆点,更是美国主导、正在成形中的「综合吓阻」(integrated deterrence)战略可靠性的支点。
美国及日本等区域强权如何回应台湾的防御需求,以及对中国侵略行为的吓阻是否具有可信度,将深刻影响今后多年的印太安全架构。
军事、经济、外交等手段 吓阻冲突
透过在印太地区强化吓阻而成功防卫台湾,将增强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的可靠性,并且巩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相反地,若综合吓阻失败,不仅会助长中国的野心,也将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铺路。
所谓的综合吓阻,是透过融合军事实力、经济杠杆、网路能力与外交协调等多面向手段,来防止冲突的发生。这种全方位融合旨在打造一张彼此交织的吓阻之网,使任何潜在的侵略行动都变得代价高昂,难以执行。
然而,「一致性」(coherence)仍然是综合吓阻的「阿基里斯之踵」(Achilles’ heel)。军事讯号与经济相互依存之间,或网路作战与外交接触之间,都可能出现潜在矛盾。这一点从美国总统川普在日内瓦的关税谈判后,宣称对中贸易关系「全面重启」(a total reset)的言论中可见一斑。
台湾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将是对综合吓阻架构的压力测试(stress-test),届时制裁措施必须与海军部署协调一致,网路防御也必须与公共外交密切配合。要即时规划一场协调一致、多管齐下的应对行动,其复杂程度不容小觑。
反制灰色地带 口头团结表态不够
这种挑战在台湾海峡尤其严峻。北京日益咄咄逼人的姿态─包括侵扰台湾防空识别区(ADIZ)、恶意假讯息与网路攻击─就是企图削弱吓阻效力,动摇区域安全承诺,制造既成事实。要应对这种「灰色地带」侵略行为,仅靠口头上的团结表态远远不足,必须采取经过缜密推演、具备可信度,而且无缝衔接的吓阻行动。
如今,台湾的战略中心地位已经无可争辩。美国持续透过武器转移、联合训练与情报共享等手段,强化台湾的防御能力。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日本与菲律宾等美国盟邦,也正在重新调整其战略优先事项。日本二○二二年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明确将台湾安全与自身安全相连结,促使日本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也使东京更愿意在区域事务中扮演积极角色。另一方面,美国也和菲律宾缔结「加强国防合作协议」(EDCA),使美军得以在邻近台湾的地区预先部署资产,显著提升危机应变能力。
印度牵制中国 间接协助台湾防务
以美国、日本、菲律宾或南韩为主的三边协调架构,正加强情报共享与联合作战规划。
不过,在美国领导的正式联盟体系之外,关键区域强权的立场仍然低调谨慎。印度虽然已悄悄扩展与台湾的关系,却仍维持「战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做为「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重要成员,印度对直接介入台湾危机持保留态度,以避免进一步激怒与其自二○二○年起即处于军事紧张状态的中国。
不过,印度牵制住中国一整个战区的兵力,等于间接协助台湾的防务,否则这些部队可能被用来对付台湾。尽管印度不太可能直接参与防卫台湾,但在与美国密切协调的前提下,印度可能扮演有意义的角色,在台海危机爆发时,协助开辟另一条对抗中国的战线。
与此同时,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提供了警惕性的借镜。西方国家初期的被动因循,让俄罗斯取得关键优势。
川普反复不定 恐促对手铤而走险
台湾面临与乌克兰类似的弱点:地理孤立、仰赖外部驰援,以及一个日趋好战、明言要并吞台湾的邻国。综合吓阻不能只是被动回应,它的可信度将取决于是否能够展现即时战备态势、后勤机动能力,以及跨领域协同应对的实力,而非仅止于公开声明而已。
川普难以预测的行事风格,更为这种不确定性平添变数,包括他偏好以谈成生意为要旨的交易式外交(transactional diplomacy)。战略上的反复不定不仅会削弱士气,甚至可能鼓励对手铤而走险。
经济层面也牵涉甚钜。台湾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任何干扰都可能瘫痪全球各大产业,从电子产品到汽车制造无一幸免。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凸显,为何维护台湾的自治地位对国际社会如此重要。
中国的内部压力─经济停滞、日趋高压、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与政治高度集中─也使战略判断变得更为复杂。这些因素可能对北京发挥抑制作用,但也可能反而促动军事冒险。
此外,中国的威胁并不限于传统军事行动。从网路攻击到心理战,中国的资讯战正在重塑区域认知,削弱民主韧性。综合吓阻必须正面迎战这些非军事威胁,透过强化网路防御、战略沟通与协同揭露假讯息来加以因应。
毫不含糊政治决心 综合吓阻关键
台湾不只是中国企图并吞的领土,更是一套涵盖民主政体、经济伙伴与战略利害相关者(strategic stakeholders)的集体防御态势,是否能够抵挡威权修正主义(authoritarian revisionism)的试金石。
事实上,台湾正是锻造印太未来安全秩序的熔炉。如果吓阻有效,将有助于促进印太地区的稳定权力平衡。但若吓阻失败,后果将波及全世界,危及全球整体的权力平衡。
从这个角度来看,综合吓阻已不再只是抽象的军事理论辩论。综合吓阻需要具体展现成效─体现于兵力部署、网路与资讯韧性、联盟团结一致,以及毫不含糊的政治决心之上。现在正是将综合吓阻可靠地付诸实践的关键时刻。
(作者谢兰尼为新德里智库「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拥有得奖作品《水:亚洲的新战场》等九本著作。国际新闻中心陈泓达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