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为本澳主要癌症,死亡率排第二位。为有效预防大肠癌,卫生局早前推出大肠癌筛查,对象为55至69岁合资格人士。卫生局今(30)日公布明(1)起大肠癌筛查计划将下调年龄至50岁-69岁,即建议出生年份为1956-1975的居民参与。
卫生局社区医疗家庭医学主治医生李秀君、仁伯爵综合医院胃肠科顾问医生伍家骥及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健康促进处公共卫生主治医生吴雅婷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详情。
根据卫生局,参加者其他条件包括最近五年未有做过肠镜,最近两年未有做过大便潜血测试,且无患过大肠癌之人士;若有家族史,或有遗传倾向,就可能要更早或更频密地做筛查。
根据卫生局统计,截至2025年6月,在55至69岁这一区间中,共有百分之17参与者进行非侵入性粪便潜血检查;10年来有2,999位参与市民接受了大肠镜检查。当中,有312人发现高危瘜肉,以及有168人确诊为大肠癌。其中,0期的大肠癌,在接受适切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为95%,而1期和2期,5年生存率分别达93%和80%。
被问及计划会否循香港上调到75岁,伍家骥指,目前的下调是根据过往数据以及国际组织作参考而作参考,未来会继续扩大范围,可能会有下一步调整。
伍家骥又指,通常大众对大肠癌筛查有误解,以为一参加检查就要做肠镜,出于恐惧导致市民有抗拒心理,因此想厘清并非如此,第一步只是非侵入性粪便潜血检查。
被问及因目前了解计划的人数不多,会否普及化或强制化,又如何推广该计划。伍家骥指,已经在著手做普及化的功夫,参与率为17%,市民参与度的确要提高,亦感到不应该再拖,所以会化被动为主动。在强制化方面,还是要看市民的意愿。
至于推广方面,李秀君表示,在成人保健以及非预约保健时,医生会主动向市民推广大肠癌筛查,再经市民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条件,若符合就可以直接领取大便瓶(进行测试)。
两年复检一次
卫生局:额度足够
预约分为网上预约和现场预约。检查为非侵入性粪便潜血检查,只要将粪便放入瓶内便可。李秀君强调过程简单快捷,并建议即使结果为阴性(正常)亦要每两年复检一次;若为阳性,卫生局会以电话形式通知患者领取转介信,转介其到前往合作之非政府机构,即镜湖医院、银葵医院、科大医院进行大肠镜检查,费用由卫生局支付。
至于有关大肠镜检查会否与离岛医院或外地医院合作,伍家骥回应,暂时来说,三间医院,即镜湖医院、银葵医院、科大医院提供的额度是够的,甚至用不完,不需要外地合作,而离岛医院就有商谈。问及具体受惠人数以及排期时间,卫生局称有39,000人左右,多了约4,000人,排期时间在一个月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