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施婉清开罗1日专电)苏丹自2023年4月爆发内战,导致1300万苏丹人流离失所。埃及接收约150万苏丹难民,成为苏丹难民最大接收国。随著苏丹国内冲突近期趋缓,大量苏丹难民自开罗返回苏丹。
苏丹战后虽仍满目疮痍,一名苏丹女艺术家表示:「出于爱国情怀,我们多人坚持要回国。」
国际移民组织(IOM)4月28日发表声明指出,近期苏丹政府军已收复首都喀土穆(Khartoum)及苏丹中部地区,许多苏丹难民试图从各自的避难国家返回家园。目前返回苏丹的难民人数累积到16万5000人以上,从埃及返回苏丹的人数,在过去3周增加44%。
埃及媒体「金字塔报」(Al Ahram)报导,联合国统计,2023年苏丹政府军与准军事团体「快速支援部队」(RSF)爆发武装冲突以来,约130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约860万人留在国内,近400万人逃至国外。
金字塔报报导,埃及接收苏丹难民人数占埃及所有登记难民的72%,也成为苏丹难民最大接收国。
报导指出,2023至2024年间,埃及各地租金价格飙涨,除了因为国内欠缺美元引发的持续通货膨胀,也受到大量苏丹人涌入导致的住房需求急剧成长影响。根据房地产搜寻网站Property Finder数据,2023年第一季平均租金价格较前一年同期上涨24%。
迫于近两年的经济窘境,埃及去年7月开始严厉打击非法居留的苏丹人,不但关闭无照的苏丹学校和商店,也拒绝再发放居留证给新申请的苏丹人。
联合国高级官员去年3月表示,这场历时约一年的冲突,使苏丹陷入「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恶梦」,数万人死亡,并在苏丹境内引发世界上最严重的饥荒危机。
据报导,苏丹难民回家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从埃及首都开罗出发的苏丹难民,须先搭乘过夜长途巴士,到达埃及南部城市阿布辛贝(Abu Simbel),通过安全检查后,继续搭乘渡轮穿过纳瑟湖(Lake Nasser),最后抵达苏丹城市瓦的哈法(Wadi Halfa)。
一名预计自开罗返回苏丹的女画家受访表示,她在战争期间多次流离失所。现在战火虽已平息,民兵组织也消失,但遭受严重破坏的基础设施未能修复,水电供应也不稳定。
这名31岁的画家说:「战后最艰难的事莫过于,回到家乡却发现家园已消失。但我们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仍想回到家乡,也对这些挑战抱持共同奋斗的希望。」(编辑:陈妍君)1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