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东三法将在国会开战 「个案」立法恐创恶例!为何将开启下波攻防?

【撰文‧陈子萱】

国会改革之乱,为未来4年可能持续上演的朝野冲突、群众抗议,拉开序幕。接下来,蓝白阵营共推的「花东三法」,同样面临违宪、两兆钱坑等质疑,是否将引爆下一波战火?

「反黑箱,反扩权!」国会改革法案争议延烧,5月24日晚间,近10万人包围立法院,抗议声浪贯穿议场。挤进青岛东路的人潮里,还有零星民众手持「花东案、坑两兆」、「两兆是蓝白要乱花的钱」标语,不满全写在脸上。

接下来,被质疑是两兆钱坑的「花东三法」,会引爆新的战场、唤起人民另一波怒吼吗?

今年3月初,花莲前县长、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傅崐萁提出《环岛高速铁路建设特别条例》、《花东快速公路建设特别条例》、《国道六号东延花莲建设特别条例》三部草案,要求加速花东交通建设,降低东西部发展差距,力主「给民众一条安全、便利的回家路!」

烧兆元钱坑 创个案立法先例

当时初版草案曝光,旋即引发各界疑虑。首先,三部法案都明定建设经费来源,如《花东快》草案第七条写道,建设所需经费上限为2500亿元,「循特别预算程序办理」,分8年编列执行,不受《财政收支划分法》与《预算法》限制。

至于《国六东延》、《环岛高铁》草案,虽未写明经费上限,但也规范建设经费来源,包括以国内外招标BOT、引进国际「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或由中央编列预算。

BOT :依据《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办理「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

主权财富基金:国家透过巨额的外汇存款所成立的基金,常借由投资他国政府企业或私人企业维持利益。

甚至,三个草案都明定,若由中央编列预算举债办理,不受《公债法》举债额度限制;并直接匡订三项建设时间「以不逾十年为限」。

但实际上,「花东快」、「国六东延」、「高铁延伸东部」三项交通建设,目前都已在交通部进行评估,时任交通部部长王国材也多次强调,个案计划不宜用特别条例立法。

民进党立委更是强烈反弹,立院党团干事长吴思瑶直指,以个案方式要求编列预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立法凌驾行政权已违宪,且三大「钱坑法案」耗费数兆元,在交通委员会实质讨论却不到11分钟,就准备送院会。

作为蓝营盟友的民众党团也不是没疑虑。5月9日党团协商中,民众党团总召黄国昌表态支持重要建设,但强调应遵守财政纪律,目前蓝白阵营已达成共识,将共提修正动议,删除草案里用特别预算及排除《公债法》等规定、回归《预算法》办理。

尽管傅崐萁态度转换,同意未来三案处理原则是「不举债、不设立基金、不编列特别预算、不债留子孙」;立法院院长韩国瑜也裁定,「花东三法」经多次党团协商无共识,将待新任交通部部长李孟谚加入,再次讨论法案的可行性。

不过,绿营仍不埋单,喊话若三大钱坑违宪法案辗压过关,将提释宪。在朝野展开下一波攻防前,至少有三大争点须厘清。

立法者提预算 破坏宪政制衡

首先,针对违宪争议,傅崐萁曾公开反击,花东三法属于「法律案」而非「预算案」,《宪法》第七十条「立法院对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只针对预算案,且据释字第三九一号,国会本就可提出相关建议,民进党亦曾通过《离岛建设条例》、《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增加预算不是没前例。

不过,以法律学者观点来看,当立法者主动在法案提出预算,就有违宪疑虑。

「这三个草案都直接规定财源管道和方式,已经抵触权力分立,也涉违宪、侵害行政权。」政治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林佳和示警,「若此例一开,我国将沦为立法独裁国家。」

他解释,《宪法》权力分立,是由行政权扮演主动积极的政策制定者,立法权则以质询、阁揆不信任投票等机制监督,两者相互制衡。不论是《宪法》或大法官阐释,都已强调「立法权的监督性、非主动性角色」,如《宪法》第七十条就写明,预算案的提出权限是「专属行政权」。

环境法律人协会理事长、执业律师简凯伦也点出,释字三九一号是指就算预算总额没变,立法权仍不得任意移动或增减预算项目,其中关键正是「责任政治的划分」,释宪认为行政部门须肩负成败责任,因此预算如何编列,正是行政权的核心。

他并举例,过去如《前瞻条例》、《离岛建设条例》等,实质发动者都是行政权,由行政院主动提出草案,送至立法院审议,符合责任政治原则,若未来施政不彰,可指明归责于行政部门;但花东三法是由「立法者」主动提预算,通过后若建设未如期完成,究竟该向立法还是行政部门究责?

「这样的角色错乱,正是《宪法》权力分立所要避免。」林佳和不讳言,「现在这三个法案,像是教科书般的负面教案!」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胡博砚也提醒,立法者是处理抽象性规范,原则上应避免「个案式立法」,不该为解决特定事由、为明确涉及对象订定法律。

接著再看草案内容。法条明定三大建设须在10年内完成,不只缺乏正当性与合理性,更可能造成执行上诸多程序争议。

缺具体评估 财源变国安漏洞

简凯伦表示,无论道路或轨道建设,行政部门都须做完可行性评估、综合规画报告,后续还有国土计划和环境影响评估程序。先不论时程多冗长,「未来若环评结果是不宜开发,这法律该怎么办?」他强调,目前草案连期程都预设好,「这是未审先判,凌驾专业环评结果。」

针对期程疑虑,蓝白阵营有意将建设年限改为12年,但民进党立委庄瑞雄仍质疑,光是高铁延伸屏东段,从可行性评估、综合规画到实现,最快也要15年;花东还得穿越山脉、原住民聚落,争议不小、耗时将更长。何况,现在连三案的经济效益、财务评估都未见,只提法案缺乏具体评估,只是说空话。

公民监督国会联盟执行长张宏林也以环岛高铁为例,过去西部高铁建了20年,待东部高铁建设完,至少已是2045年后,届时是否真有需求?应务实从区域的人口条件、产业结构提出愿景,「而非只扣上『花东是次等公民』大帽,刺激公民。」

此外,针对绿营指控花东三法是两兆「钱坑」法案,蓝营驳斥仅《花东快》草案明列经费上限为2500亿元。对此,庄瑞雄解释,根据交通部在2020年重启的可行性评估,花东快速公路经费约2555亿元;国道六号延伸案,依交通部高公局2021年的委外研究,概估工期约38年,总经费将逾8千亿元。

至于环岛高铁部分,以目前宜兰、屏东延伸的平均造价每公里32.5亿元推估,宜兰经花东至屏东里程共约384公里,总造价约需1.25兆元。「若国民党团不认为经费会破两兆元,自己就要拿出对应数字啊。」庄瑞雄反斥。

而财源引进上,其中两案还包括引进国际主权基金,简凯伦质疑恐有国安疑虑。每个国家的主权基金都有其目的性,像是中国成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推动「一带一路」政策,「台湾未来是否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没人说得准。但草案若过,就留下一个后门在这里。」

花东三法面临违宪、财源、实质效益等疑虑,在野阵营若要强推,须对外详实说明,否则势必再引发新一波抗议浪潮。

更多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32期)

延伸阅读》

长照23年烧掉1栋房!婆婆中风生活再省也要月花4万…劳保局建议:退休前做1事,劳保养老金「多领1笔钱」

存730张金融股、年领70万拒当下流老人!孙悟天分享5法则:选股先看「业绩」

台积电美国厂/文化冲突供应商也碰到!月花90万找台工程师救火,他体悟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