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专家:台湾承受不起缺电 赖清德应趁机调整废核政策

台湾面临缺电危机,美国智库能源政策专家认为,台湾应检讨废核政策。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美国能源政策专家麦吉利斯(Jordan Mcgillis)表示,台湾的经济是由充满活力的制造业所带动,经不起电力不稳定带来的冲击,因此台湾的能源政策需要颠覆,而准总统赖清德正是能担起这份任务的最合适之人。

麦吉利斯是华盛顿智库「全球台湾研究中心」(GTI)兼任研究员、曼哈顿政策研究所《城市期刊》(City Journal)的经济学编辑。他22日出刊的日经亚洲的意见专栏指出,过去八年来在民进党执政下,台湾经济表现出色,从2017年来,台湾平均实质每年国内生产毛额(GDP)成长超过3%,主要拜台湾强大的制造业所赐,尤其是半导体产业。

台湾制造业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高于南韩的25%,至于德国、日本和美国的这一项占比都不到20%。

然而,制造业需要大量电力。在2022年,台湾电力供应有56%是用于工业用电,创下近年最高纪录;去年,光是台积电的用电就占了总发电量的6.4%。

麦吉利斯说,效率提升已降低台湾每单位经济产出的能源消耗,但总电力消耗却持续增加,从2001年迄今已增加逾40%。台湾的人均用电量现在高居亚洲之冠。

用电增加,并非问题,但台湾电力供应并没跟上脚步。近年来,停电变得愈来愈常见。

麦吉利斯说,一大问题在于民进党正把可靠的核能电力剔除在台湾的发电组合之外,即将卸任的总统蔡英文在2016年竞选时承诺「无核家园」,并且要让三座运转中的核电厂退役。这个口号反映出台湾政治多年来的断层线。因为当民进党在1980年代崛起之时,诉求与国民党不同的理念,国民党当时带领大规模的核能建设。

当民进党创立时,台湾一半的电力来自核电厂。在接下来数十年中,尽管多了其他电力资源(多数是天然气发电厂),但核电对台湾经济依旧重要。

在2011年福岛核灾后,民进党的反核传统更加突出。当时,台湾仍有16%电力来自核电,而福岛事件后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终止了第四座核电厂的建设。

蔡英文政府接著让三座核电厂中的两座核子反应炉除役,使得核能发电量从2011年的42,000 GWh,到2022年降至24,000 GWh,核能占总发电量比重降至8%。

不过在蔡英文做出承诺后的这几年来,国际重新检讨核能,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后导致的能源供应短缺。几个东南亚国家正推动建造反应炉的计划,日本也重启关闭的核电厂。

尽管台湾民众在2018年的公投中支持维持核电厂运作,但蔡、赖依旧承诺在2025年前全面停止核电厂运作,即便风电与太阳能发电还无法补足量能。

当蔡英文上任时,水力、风电、太阳能和生质能发电合计占台湾4.8%的供电。截至2022年,这些再生能源发电量仅相当核能的8%,远落后于蔡英文所设定、到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达发电量20%的最初目标。

麦吉利斯表示,1月大选的结果让赖清德和民进党有理由进行反思。虽然赖赢得总统,但获得的票数比蔡英文2020年连任成功时少了200万票,民进党也失去立法院多数党地位。

竞选期间,国民党和民众党在能源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点,两党总统候选人都表示支持核电,以便支撑台湾脆弱的电网。一些学者认为,能源疑虑是选民远离民进党的一大理由。

麦吉利斯的看法是,赖清德在5月上任后,可借由退出蔡英文的2016年承诺,来挽救民进党的颓势。他说,民进党若与国民党、民众党合作,启动让核能重返的计划,可望有助于民进党的政治支持度,而非有所伤害。

他说,如果赖清德显示民进党承认能源的充裕对于台湾的繁盛是极为重要,那么1月时支持国民党和民众党的数百万选民可能会感到高兴。麦吉利斯表示,赖清德在一年前暗示「转向」的可能性,当时他说,台湾的核能可保留用于紧急使用,这让他与蔡英文有了略微的差异。

麦吉利斯说,虽然台湾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危机的程度比其他主要经济体还多,但却能够避免自身造成的电力紧急状态,而且也只有赖清德和民进党能够调整台湾的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