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研究发现,同时以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的手机程式、义工辅导和一般治疗跟进,有自毁和自杀行为的出院患者的人际关系有明显改善,自杀意念大减。
港大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由2018年起,就40名18至45岁、曾经有自毁和自杀行为的公立医院出院个案进行研究,分成3组,在3个月内进行4次评估,其中18人只靠治疗、11人靠治疗以及提供精神健康资讯和社区资源的手机应用程式,以及另外11人透过手机应用程式、义工辅导和治疗跟进,期间中心邀请了17名已受训的义工参与配对,为患者提供3个月跟进服务,包括定期联络聆听给予支持、进行自杀风险基本筛查、协助撰写正面自我鼓励的讯息、提醒患者覆诊,以及分享社区支援资讯等,并持续进行评估。
研究最终发现同时使用三项服务的患者,相对于另外两组别患者,人际关系改善最为显著,孤独感和负累感指数将大为下降,患者与人联系更多、并且更肯定自我。
负责研究的副教授罗亦华说,3个组别的患者并无复发,但结果反映一般治疗加上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将较单纯治疗发挥更大效果,建议政府可以为离院患者提供系统性服务,透过义工团队加强与患者的关怀联络,让市民发挥互相守望精神,相信有助建立支持患者重投社会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