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闻工作者面临不可逃避的责任

主场新闻标志

近日,香港接连有几宗重要新闻是直接与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相关的。

两周前,8月29日,香港国安法指定法官郭伟健对《立场新闻》被控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一案作出裁决,裁定前总编辑钟沛权、时任署任总编辑林绍桐罪名成立,两人面临最高两年监禁,而两人于2021年12月29日被拘捕后,在12月30日首度提堂,之后遭还押近一年才获准保释,目前两人获准继续保释等候9月26日判刑。

香港记协随即发表声明,指案件明确反映香港新闻自由衰落,并指出当香港国安处在2021年12月29日拘捕《立场新闻》相关的七名人士,已对香港新闻业界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多间国际传媒亦对此案立即作出报导,均一致认为是香港主权移交后首宗香港媒体被控「煽动罪」,对香港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作出严重干预。

此案也使人们重新忆起2021年香港接连发生的多家报社被迫结业事件:2021年6月17日,香港警方第二次大举搜查《苹果日报》,继而以涉嫌违反《国安法》罪名拘捕多名高层,6月23日《苹果日报》最后一日营运并于当晚出版最后一份报纸后结业;同年,《立场新闻》于12月29日多名高层人员被拘捕、资产被冻结后亦即时停止运作;三天后,2022年1月2日,香港另一网上独立媒体《众新闻》也在晚间9点半宣布于1月4日起停止营运。

2021年,在短短的数个月内,多名报业高层身陷囹圄,过往新闻更是迫于一夜抹走,一向众声喧哗的香港传媒环境突然一片寂静,寒冬凛然而至。据报,事件导致数百名记者失业,有许多记者不只是失了生计,更是陷入忧郁与焦虑之中;对市民来说,直接的影响就是少了选择,资讯的接大幅收窄因高压之下,仍然运作的报章及网媒,也会减少对一些政治新闻的报道或评论,或减少当中的尖锐性,在「吊灯里的巨蟒」笼罩之下,自我审查与节制肯定会比以前更严重。

专业新闻报道的减少,缺乏了专业媒体人员的把关,人们更加容易受到网上那些来历不明的虚假资讯干扰及渗入,影响思考和判断。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一个地方的文化质素下降,公民素质变得愈加薄弱,与这个地方的人们思想长期被约束、被操控有关,而这又一定与其资讯缺乏流动和资讯质素下降离不开关系。

活在现今网路发达的年代,可能你会很难想像,怎可能还有缺乏资讯流动的情况?事实上正因为处在这样的年代,资讯的真确性以及质量,更容易遭到腐化与侵蚀。在这个时候,哈维尔这样提醒人们:当周围杂讯很多的时候,谨记保持清醒,尤其处在很容易被模糊与转移注意力的「后真相时代」,提醒自己不能似是而非,「活在真实中」仍然是需要紧紧捉住的力量。

有朋友说最近好难看到某些类型的新闻,有时看到一则很重要的国际新闻,细看发现已是半个月前,就算只是发生在邻埠,许多也是澳门少有报道的;是的,面对资讯以偏概全甚或匮乏的情况,只能提醒自己要多点主动寻找不同的管道,多看评论文章,多去分析与比较,在再没有理所当然的真相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要学习寻找真相。

图书馆内部分澳门报纸。

回到以上案件,在由2021年至2024年这三年多等待审判的时间,对于被控告的传媒机构,外界最想知道的是: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报道新闻怎样竟会触犯法律?法律不是用来保障人们的自由权利的吗?目前,控方对此公布的仍然不多,只是指出某些文章具有煽动性,违返了国安法。然而细读8月29日两位被告呈上法庭的陈情书,却让人从中思考更多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和本位。以下是两封陈情信的全文,关注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人们,都值得细读,思考时代给予新闻工作者的,是怎样的一个不可逃避的责任。

▌《立场新闻》前署任总编辑林绍桐陈情信全文

法官阁下:

  我依然记得,在还押最初几位警官循例来公务探访,其中一位形容「大家各为其主」。我后悔没有把握机会向警官解释,新闻工作者从没有要效忠谁、拥护谁,或者与谁为敌。而如果我们真的有效忠的对象,只有是公众,亦只能是公众。因为我们信奉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而唯有传播思想的自由,才能保障每个人的自由。

  我 2010 年加入传媒行业,当时新闻业界已面临各种隐忧,或明或暗的审查愈见频密,编采室方针难逃老板、财团及权力各种干预,编辑自主空间愈来愈狭窄。

  《立场新闻》是在如此背景下成立,参与《立场》的每一位抱着同一个理想,尝试在香港经营一个完全编辑自主的传媒机构。《立场》能够生存七年,我相信很大原因,是读者希望看到的新闻,真正不受财团、金主、权力或党派左右。

  即使在最后的时间,新闻自由在半空坠落,在巨大压力之下,同事依然坚守岗位,无愧于时代。

  我们发掘差点被掩没的真相,即使困难重重。

  我们为无权者、弱势和小众发声,即使面临谴责攻击。

  我们尽可能记录香港,趁这些人与事消失之前,尽力留下历史初稿。

  我们的自由在倒数,每一位同事都心知肚明;他们选择留下,加紧步伐,用尽狭缝里所有空间。由 2020 年 7 月(即控方指控煽动的案发开始)一直至今天,《立场》同事的报道先后获得 30 多项新闻奖项及嘉许。曾经与这一群出类拔萃的新闻工作者并肩工作,是我的荣幸。

  这宗案件的关键是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新闻工作者不但要为自己的报道负责, 若明知公众有知情权,但刻意回避不报道亦是失责。亦因如此,新闻工作者捍卫新闻自由的唯一方式是报道,正如今天仍然紧守岗位的每一位。而我只是行业的其中一人,刚巧成为被告。

▌《立场新闻》前总编辑钟沛权的陈情信全文

法官阁下:

  法官阁下,这是我在这次审讯中的最后陈情,仅为自己作为一名香港公民及新闻工作者的「意图」,再作一些简短的背景补充。

  2011 年 3 月日本发生东北大地震,我太太陈沛敏是其中一名最早飞赴现场采访的香港记者。面对褔岛核电厂意外迅速演变、恶化,加上余震不断,不少海外记者都因应风险难测而选择提早撤离日本。她却坚持留下,继续想方设法前赴多个灾难现场采访,尽力做记录、报道 。她是当年最后离开日本的其中一名香港记者。

  当时有大量关于灾难发展的坏消息和悲观预测,甚至乎有说法称日本部份地区有陆沉危机。她后来跟我谈及那时候不愿意提前撤退回港的一些想法 : 假如日本真的出现更大的灾难,她不是更应该留下继续采访而非放弃报道吗?既然有机会身在现场、靠近现场,能够见证、记录、报道一场空前的人类灾难,作为一名记者,她怎可以转身离开?

  她这份对新闻工作的执着,我铭刻在心,而她不是特殊的少数。我认识的不少香港新闻工作者,包括很多《立场新闻》前同事,在过去和现在都抱持相似的信念,决意留守新闻现场,见证和记载真实的故事,聆听和记述纷纭的思想。我相信这些故事和思想,可以刺激、启发人们思考,反映时代,塑造历史。

  我知道,有更多并非新闻工作者的香港人,同样一直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实践信念,通过各种形式和体裁,真诚地书写、表达、创作,呼应时代的挑战。他们当中更有人因为在乎社群里众人的自由和尊严,不惜付出失去一己自由的代价。如实记录和报道他们的故事和思想,是新闻工作者不可逃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