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7 日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选票逐渐清点完毕,由各方的资料来看,民主党的贺锦丽并未成功动员出四年前额外跳出来支持拜登的无党派选民,在流失近千万票数之后,败给票数微幅流失而重新挑战成功的共和党川普。从Financial Times的出口民调来看,川普在少数族裔(尤其是拉丁裔以及华裔)以及年轻人的支持比例较四年前成长,但从双方票数都下降来看,这个变动或许更可以解释成四年前支持拜登的少数族裔跟年轻人今年不再出来挺贺锦丽了。
川普支持者未变多,是贺锦丽的催票未成功
自从今年中「换拜」的大戏上演后,虽然贺锦丽的支持度一度有所起色,但到最后贺仍然无法成功动员核心支持者去扩散其影响力,无论是喊出第一女总统、第一亚裔总统、年轻总统等,都无法让美国的大学生们愿意跳出来为之扫街游行,而许多选区甚至民主党州长的得票比贺还高(例如北卡罗来纳),使得贺成为民主党的负资产。相较之下,川普的支持群众始终保持稳定,逆水行舟。因此这场结果与其说是川普的获胜,更适合解释成贺锦丽的失败。那么,这样的解释,对于未来四年的台美关系会有何启示呢?
首先,从贺锦丽流失的票来看,大多是过去四年受到通膨所苦的中下阶级。这些人虽然知道川普的减税方案只会让有钱人过更好,但他们也并不认同拜登过去四年任期的通膨数字。拜登喊冤多次说,这段时间的通膨是来自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所致,这民众一开始也能接受,拜登也多次减免学贷来企图拉拢年轻人的心。然而,这选举结果代表著美国民众的耐心有限,或者是对于连续的战争已经感到有些吃力,即使在民意上仍支持自由民主的世界秩序,但同时也希望拜登能拿出应有的作为来降低通膨。
虽然拜登在后期增加了美国本土的油气产量,但这更像是补破网,而非一开始就准备好的策略。美国民众对外政策的倦怠感,当然也是台湾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许美国民众在台海战争的短期会大力支持台湾,但要针对可能拖长战事的情况台美都需要有更缜密维持士气的计划。
通膨与堕胎权的尖锐化是民主党之伤
第二,贺锦丽这次的选战主轴之一是堕胎权,这跟川普正好相反,而这也势必会在未来四年更加分裂美国的蓝州跟红州,双方甚至在选前也已经脏话满天飞,选后发言也没有要和解的意思。当美国红蓝两边更加分裂时,同时也代表著对于外交政策无感的无党派选民的比例会继续增加。这对于台湾来说有两个启示。第一个启示,台湾在跟美国进一步加深台美议题的时候,要如履薄冰,尽量避免把台美关系简化成针对特定政党的议题(issue ownership),尤其不宜以过去特定党派支持作为游说的基础,以免引起另一边反弹。在过去四年,大多数参众两院通过的台湾议题都是跨党派支持,目前美国民意两大党对台支持度也仍高,失去任何一边都得不偿失。
台湾必须以更多样、更全面的策略争取美国人支持
第二个启示,台湾需要拟定全新的策略,以更基层、更广泛、且更非左右派形态或大叙事的方式,来争取美国无党派选民对台美关系的支持,例如更生活化或者享乐主义的相关内容,这是需要特别注意但过去不容易受到关注之处。这些无党派选民并不会影响两大党的党内初选,但是会影响整体民意走势、进而影响到美国本身孤立主义的程度,毕竟白宫很大程度是倚赖民意来做决策的。即将到来的2028美国奥运,或许是一个台湾民间跟美国民间可以大力加强双边关系的机会。
最后,虽然川普在竞选期间对于台湾以及中国相关政策多所表态,但由川普过去的表现来看,这些发言跟实际落实之间的可塑性仍很高。其中,副总统冯斯多次强调要保存实力在亚太,川普多次表态要台湾增加军费,但这两者都是台湾可以要求美国进一步落实的,包括已购买武器按时交付、数量提升、科技合作、以及邻近基地的驻军数量等。更进一步地,台湾或许可以以此方向要求更进一步的军事合作或共同训练、乃至于学习日本近年策略如跟随美国去邻近地区执行任务作为训练的一环,将美国的期待本身转化为台湾军事成长的空间,也让双方的目标以及维持现状的利益趋于一致。
美国的国际战略如何说服盟友是一大课题
当然,在过去两年的华府大辩论中,一大重点就在于国际对于美国的乌克兰政策的态度,一些人认为美国离开乌克兰才有足够资源帮台湾(例如副总统冯斯),但另一些人认为美国离开乌克兰代表美国实力不足又没有信用、因此之后更不会帮台湾(许多民调的结果,包括笔者之前的统计分析)。假如美国真的要执行这些政策,如何说服国际友军,而台湾又如何能在这其中协助,也是之后四年需要准备之处。
作者为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选进数学校队,接著考取台大电机系后想当个科学家。在椰林绕了一圈后,觉得还是人类有趣多了,于是跟著数学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