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柯文哲怪事特别多?他的逻辑是其他人往往动机不纯,只有自己立意良善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柯文哲思维可能存在一种逻辑:其他人出发点往往动机不纯,因此需要诸多限制和监督机制来加以约束,但他认为自己立意良善,省略一些在他看来「多余」的步骤又有何不可?相较于动机不纯但表面上程序正当的人,自己高尚得多。但他忽略了,社会运作是有它的逻辑与规则,不是什么事都能够绕过去的。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老公,我听广播说有一台车在高速公路逆向行驶,你好像在那路段附近,要注意安全啊!」结果老公愤愤不平的说:「何止一台车,是好几百台都在逆向!」

柯文哲主席就是常落入笑话的困境中,当所有人指出他的问题时,他却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

近期木可公司问题闹得沸沸扬扬,舆论纷纷指出帐目及金额诡异,甚至质疑竞总金流有洗钱嫌疑。然而奇怪的是,如果真的有不法意图,常理来说应该会百折千转,最后使痕迹难以察觉。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帐目品项显有异常疑虑,公司登记又与党部上下相邻。

这种「明目张胆」的做法,究竟原因为何?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必须从柯主席的行事及思维风格著手,才能理解为什么往往不只单一个案,而会一直发生类似的怪事。

形式上的合法性

柯主席常说「政治的核心就是执行力」,这句话反映了他的核心思想。

长期以来,他一直秉持著若是立意良善,但过程会遇到阻碍,那就想办法绕过去的习惯。举例来说,想要废考监,但是修宪太困难,那就不要提名新的委员、不要编预算,让考监自然瘫痪,就不用修宪而达到废考监的目的;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在预算不足且不愿等待及说服议会追加预算的情况下,就可能选择减项发包先动工,倒逼后续必须追加预算以完工等。

这种「绕过去」的思维同样体现在政治献金的运用上。由于政治献金的使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就有可能会认为既然没有把钱放进自己口袋的打算,但确实有其他支出需求,那么就可以想办法「绕过去」来灵活运用资金。在这一点上,他的想法也许就是如此单纯,而且理直气壮。

从这个角度回头观察,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从柯主席乃至民众党,回应总是会与普通人不同。在他们看来,只要尽量满足了形式上的合法性,就不存在实质的问题。例如京华城的奖励容积都有提报都委会审核、竞总的帐目都有申报给监察院,所以没有违法的问题。

如果进一步深挖,指出哪边有异常,有违法疑虑时,就会说如果真的有不法意图,哪里会做的那么明显让大家抓。

例如,高虹安要是想贪污,怎么会把帐记的那么清楚。要是再进一步质疑,可能就会动气,为什么别人有更严重的问题却不处理,反而来纠缠自己的小瑕疵?你看谁谁谁的多少钱看不到,会有人要贪污只贪11万吗?

省略「多余」的步骤

普通人即使认为自己的立意良善,但在遇到执行过程中的障碍时,通常会选择放弃并另寻他法,或是耐心逐步解决问题。然而,柯主席的做法却与众不同。在他预设立意良善后,常常选择设法绕过这些障碍,并且认为这样绕过去的作法并无不妥。

因此,普通人看到柯主席决策下的怪事时,往往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那样做,只能推测其中可能涉及巨大利益,以至于不惜铤而走险,但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复杂。

虽然这些做法也许会带来一些好处,但重点可能更在于看似快速达成他的立意想法。

在柯主席的思维中,可能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其他人的出发点往往动机不纯,因此需要诸多限制和监督机制来加以约束。但他认为自己的立意是良善的,那么省略一些在他看来「多余」的步骤又有何不可?相较于那些动机不纯但表面上程序正当的人,自己的做法已经高尚得多。

社会为什么不去谴责那些人,而是谴责他?

这也是为什么柯主席总是如此悲愤,觉得这个社会和他格格不入,不办大的办小的,正事不做管闲事,自己总是被针对、被迫害、被不成比例的攻击。

但他忽略了,社会的运作是有它的逻辑与规则,不是什么事都能够绕过去的。京华城容积如此、竞总金流如此、其余怪事,当然也是如此。

延伸阅读

相较于吴成典案无罪判决,高虹安助理费案为何被定罪为「贪污」? 民众党坦承柯文哲大选政治献金申报帐务有瑕疵;陈佩琪认用儿子名字开公司,请法院从轻量刑 柯文哲陷政治献金申报争议,黄国昌:百分之百相信主席,黄珊珊致歉:帐务问题不该发生

【加入关键评论网会员】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周独享编辑精选、时事精选、艺文周报等特制电子报。还可留言与作者、记者、编辑讨论文章内容。立刻点击免费加入会员!

责任编辑:丁肇九
核稿编辑: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