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学者柴宇瀚在台北国际书展,分享著作《左右国共大局:香港第三势力流亡录》内容。
一连6天的台北国际书展踏入第二日,香港历史学者柴宇瀚周三(5日)举办讲座,从历史角度讲述香港如何由昔日盛产文化出版的「政治避风港」变成容不下「敏感书」的「美丽新香港」。有连续两日参与香港专区讲座的台湾人呼吁,台湾人必须守护民主自由。
本身是香港历史学会理事的柴宇瀚,周三(5日)在台北国际书展的讲座,讲述「香港『第三势力』与移民潮」的关系。他指出:「香港成为一个殖民的开始,1841年开始,100多年以来,都是一个移民社会。」2019年香港经历史无前例的社会运动,大批港人移民,香港亦由历史上的「政治避风港」变为「美丽新香港」。
台湾人陈先生连续两日到书展出席有关香港的讲座,更特别来听柴宇瀚的分享:「因为香港一直在我心目中都有一个位置,不管她变成甚么样,我都会一直关注她的新闻。不只是香港人、西藏人、蒙古人,或者其他世界的华人,其实都应该站在一起。」
过去知识份子如余英时逃到香港撰写流亡史,今天港府则将图书馆「敏感书」下架。柴宇瀚慨叹:「香港公共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余英时教授的书?10本也没有!这个是很奇怪的一个问题,这是谈学术的问题。但是相反在台湾,在其中一间大学,还有图书馆,几十本、100本也有,这个就是最大的分别。所以呢,如果没有台湾的自由跟民主的话,这本书根本就没了。」
新著作选择在台湾出版
的确,他去年的著作《左右国共大局:香港第三势力流亡录》亦是选择在台湾出版,讲述国共内战后期,军政及知识份子寻求美国资助,在国共两党以外组织「第三势力」,透过政治、军事组织及出版社,计划反攻大陆及传播两岸皆不能说的话。
柴宇瀚在讲座后接受本台访问指,当年其博士论文研究《祖国周刊》,相信今天如在香港进行相关研究会更困难:「如果说最难的研究地方,一定是说香港越来越少这些研究资料。因为入面有好多敏感资料,他们未必会敢再去取出来,甚至会摆出来,于是乎就令到他们开始言论(方面)自我控制。」
他鼓励港人不要放弃,探索更多可能性,例如研究地区或宗教史:「为甚么一定要局限在政府或你们的角度之下?你是可以有不同角度去看。我始终好坚信一件事,学术是自由的,希望大家可以从一个自由空间上面,可以探讨到一些学术成果,而不是受局限。」
离散港人要面对新生活并不容易,柴宇瀚以古语勉励众人:「『祸兮福所倚』 ,老子说的。这一句是给很多香港人的一句金句,或者一些启示。虽然这句说话,(意思)是会带来祸患,但是亦都会有福之所在。看看这个世界有几大,看看这个世界如何发展多些。」
编辑:李荣添 网编:池焕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