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岛区工商业联合会会长杨景开
疫后近两年,访澳旅客量持续上升。今年农历年廿九至初三一连四日,本澳入境旅客逾60万人次,旅游区游人如鲗。离岛工商业联合会会长杨景开指出,目前本澳旅客已接近疫前数量,惟旅客的消费模式已改变,更喜爱「扫街」,亦影响本澳的餐厅饭店生意。随著本地人及旅客消费模式变化,经营者更应因时势变通、自力更生。
他又冀当局能推出创新举措扶持中小企,同时检视现有营商规范,简化部分行政手续。
杨景开近年观察指,整个澳门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变差,但模式已改变。疫后各界对经济回复都充满希望,可惜事与愿违 。一方面,虽然旅客量已去到疫前的八九成,但消费模式改变,旅客不爱到餐厅坐低,喜欢「扫街」四处吃,这对正规餐厅、饭店的影响较大。
有意见指,氹仔旧区已成「牛杂街」、澳门已成「牛杂之都」。杨景开道,「实际上『牛杂』只是一个代名词,就是指街头小吃,很多游客喜欢这个(游玩)方向和味道。」他们在社区的消费额或与疫前差不多,不过现在消费力或者转向街头小食。部分堂食餐厅以前一度爆红,现在生意则未回复。
另一方面,本澳内部的消费模式也在变化。疫情前后,为了生活上的便捷,客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更习惯叫外卖,少了光顾堂食店铺,间接令他们的经营更困难。「 如果以餐饮业来说,甚至乎零售业,(不少市民) 都习惯网上消费,对整个社会影响都颇大。」
杨景开在路环经营一间餐厅。他表示,商会将不断和政府沟通,建议出台更多有利营商环境的举措,例如社区活动、「全城消费大奖赏」等以吸引本地消费者。经营者亦要自力更生,经营上因应时势变通,「因为整个模式改变得很厉害。」
指「大奖赏」起作用可留住市民不外出消费?杨景开:想法不实际
政府推出鼓励市民留澳消费的「全城消费大奖赏」(下称大奖赏),为期三个月至12月底结束。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就指,「大奖赏」电子优惠总核销金额约2.27 亿澳门元(下同),联动全澳消费逾11亿元。局方问卷调查显示,不少商户及居民对活动意见正面。
杨景开亦予以正面评价,认为能营造消费气氛,但如果政府以为「大奖赏」可以力挽市民从此不再到外地消费,则是「不切实际」。「大奖赏」可以带来一种消费氛围,「反正抽中券」,消费者便多了考虑留澳消费。「但当然,不能幻想因为这样(的消费气氛),(市民)就不会去邻近地方消费。我觉得这个不实际,但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杨景开又称,现时旅游区及民生的经营环境两极化,有不少店铺丢空,但有些店则在加租。有商户反映,在旅游区、如官也街等地的店铺加租加得很厉害,但民生区就较多空置店铺。「 (旅游区铺位)租约到期可能会加三成或五成。」
消费券效用难持久杨景开冀当局简化行政手续
今届政府上任,近期特首岑浩辉及五位司长马不停蹄见多个传统社团,包括中总、工联、街总及妇联等,为制定今年施政报告听取意见。问及对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有何期望,杨景开表示,望当局有创新措施。较易做到、又可以帮扶中小企的,就是先简化行政手续。他认为,派消费券是对部分本地中小微企有帮助,但不是长远之计。本地库房亦难支持。
亦有意见建议,强制现金分享的其中一部分必须用于本地消费。杨景开指,「看看(这建议)有没有可行性,三成或两成都好,这不会影响居民或持份者本身受益的福利,亦都帮助到本地的经济活动。」
疫后整个经济环境未如理想,可谓杀了大多数商户一个措手不及,政府与商户要如何面对难关?杨景开提议,当局应推出更多营商便利措施。事实上,不少经营者很怕行政手续拖沓,如申请牌照等。「(当局)可否尽量简化一些、帮扶一下?很多规管、规范、规则,可否有些改善空间?或者各方面检讨?(这是)政府唯一我觉得比较容易做到的帮扶商户(措施)。」
旅客持续增加杨景开:望市民包容不便
问及预测今年的中小企状况,杨景辉指,本澳人口太少、基数小、经济体系小,应该把正业游客服务做好。「如何吸引游客、居民有没有可能尽量包容到(更多游客)。」当然, 一旦多人来澳,一定会影响本地人生活。「比例是让人害怕,所以我们澳门人已经很包容, (我)也都希望继续包容。」在目前这个逆景,各界应思考怎样做得更好,但无人敢讲有何良方妙策。
然而,他续指,澳门现时发展定位为旅游休闲城市「是没有错的」,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来自游客。居民有很多不同意见,旅客一多,就会影响市民生活。正如巴士服务、交通出行等方面, 「都可能影响大家生活⋯⋯(我)希望(民众)都尽量包容一下。游客来到,(若) 他开心、觉得好,他会把口碑带回去, 不断会有游客来到。」特区政府亦正不断地想方法来平衡各方面。
问及对现任财爷戴建业及特首岑浩辉有否信心搞好本澳经济?杨景开则称,自己是有信心,现时澳门的发展定位是正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