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欧盟的决策体系中,欧洲议会如今被推到越来越显眼的位置上。」
矛如
2024年6月9日,丹麦哥本哈根,社会人民党欧洲议会选举,支持者在首次民意调查中为党欢呼。摄:Bo Amstrup/Ritzau Scanpix via AP/达志影像
2024年6月6日至9日,欧盟27个成员国举行了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选举,选出了新一届720名欧洲议会议员。在今年这个全球“超级大选年”,相比台湾、美国、英国和印度大选,这或许不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场,但政治意义却并不逊色:欧洲议会是欧盟唯一由全民直选产生的机构,其选举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场“跨国民主”操练,全欧合资格选民多达3.5亿人。
如何理解本届选举的结果?它将对未来几年的欧盟和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选举结果如何?
尽管本届议会发生右转,但并不意味着极右翼必然主导接下来五年的立法决策。相比之下,党团版图的碎片化给未来的议会运作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却是确凿无疑。
对于关注欧洲政治近年动向的观察人士而言,本次选举的结果并无多少出乎意料之外。在法国和德国,由选举结果引发、登上国际媒体头条的政治地震,并非源自极右翼得票率大增这个事实本身,而是由于两国自身面临的内政困局:德国“另类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AfD)的崛起,唤起的不但是对纳粹历史阴影的记忆,也是对总理朔尔茨领导的三党联盟政府施政左支右绌、民望低落的拷问;在法国,各家民调普遍预测到了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RN)超过三成的得票结果,而真正引发政坛震荡的其实是马克龙总统宣布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的突然决定,战后以来极右翼首次有了登台执政的可能。
而在大多数其他欧盟成员国,民调呈现的选前预测都可谓大体准确。事实上,原先广泛预期的极右翼“浪潮”在部分国家并未发生。荷兰的极右翼自由党(Partij voor de Vrijheid, PVV)席位大增,但未能夺得首位。在波兰,现任总理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盟”(Koalicja Obywatelska, KO)击败了疑欧的前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Prawo i Sprawiedliwość, PiS)。新晋的匈牙利温和右派“尊重与自由党”(Tisztelet és Szabadság Pártja)从总理欧尔班的匈牙利青年民主联盟(Fidesz)吸引走大批选民,令后者得票率降到执政以来最低。斯洛伐克总理菲科领导的左翼保守民粹政党SMER以反对对乌军援闻名,在本届选举中也败于自由主义中间派的“进步斯洛伐克”(Progresívne Slovensko, PS)。
不过,剔除个体成员国的戏剧性新闻成分,本届欧洲议会选举仍然延续了过去十数年来的整体趋势,亦即一方面右翼的影响力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政治版图趋于碎片化。为理解这两大趋势,需要首先澄清欧洲议会中的“党团”(political group)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