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4)日立法会继续口头质询大会,江门同乡会副会长、直选议员郑安庭问及行政当局如何完善人才政策。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在回应时指出,特区政府贯彻落实主席习近平去年来澳视察期间的系列重要讲话,致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在人才引进方面,当局将遵循「引得准、留得住、用得好」的原则,兼顾国家和澳门的发展战略及产业布局,做好引进人才的支援配套服务。
她又指,教青局及劳工局合作于今年推出「澳门青年大湾区职业之路资助计划」,支持青年前往大湾区内地9市及横琴合作区指定机构就业,提供每月津贴(每月五千,最长18个月),推动其融入国家发展。
郑安庭:大学生失业 浪费人才
郑安庭在大会上指出,去年第四季官方数据显示失业人数为6,700人,而当中有3,500人具高等教育学历。「大学生失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本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对澳门及深合区产业需求的了解,导致毕业后难以找到与其专业相对应的工作,造成人才浪费。」而海外澳门人才回流也面临专业资格和职业认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其专长。
他又要求当局交代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料库,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准确性;会否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检视现有人才政策的成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是否会针对青年人才制定发展计划,并提供更多实习、 就业和创业机会,以及是否考虑建立和完善专业资格认证体系。
柯岚:为祖国、为本地培育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柯岚在回应时称,目前澳门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区政府加强各阶段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引导,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为祖国、为澳门培育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至于检视人才政策成效方面,她又表示,人才发展委员会将结合澳门和国家发展的需要,重启人才需求调研,为市民、业界和全社会提供可预期的短中长期人才需求变化趋势讯息。「在人才引进方面,将遵循『引得准、留得住、用得好』的原则,兼顾国家和澳门的发展战略及产业布局,做好引进人才的支援配套服务,发挥引进人才的综合效益,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根据人才委员早前公布的数据,第二期人才引进计划 1,043宗有效申请中,至 2月底有 105人获纳入建议引进名单,而收到 16宗高端人才申请,暂时没有纳入建议引进名单。
另外,截至本月2月28日,第一期人才引进计划有效申请共 1,036 宗,审批获纳入建议引进人才名单有 470 人,而有关名单仍在持续更新中。在两期计划,截至2月底,合共575人在建议引进名单内。
柯岚又称,为提高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人才委自今年3月开始,在澳门「一户通」平台增设了人才登记服务。另外,有意回澳发展的人才,可按相应法律规范申请资格认可。
柯岚:全方位支援本地青年学业、就业及事业
柯岚续称,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特区政府开展了系统性工作,全方位支援青年学业、就业、事业发展。教青局近年已把生涯规划工作前移至初中教育阶段,今年新推出「学生生涯规划蓝图」计划,每月开展一次讲座或参访,紧扣「1+4」产业,为学生提供升学资讯及职业规划咨询。
教青局持续与不同部门及机构合作以提供多元的实习机会,推行「青年善用余暇计划」,今年进一步将「澳门大专学生内地实习计划」的实习名额增加至520个,完成实习者将获发放津贴。当局亦透过《就业辅助及培训规章》,以津贴鼓励企业聘用不超过26岁的具高中或高等教育水平的青年。劳工局每年举办「职出前程」本地实习计划,并将把该计划延伸至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