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灾害频发,中国民间自组织互助还能继续运转吗?|Whatsnew

「曾经引以为豪的民间自组织与“社会互助”,如今面对极大挑战,而救灾的“中场休息”还未到来。」

特约撰稿人 沈宇东


2024年7月2日,武汉,一座被洪水淹没的凉亭。图:Getty Images

媒体是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即时报导一直免费,帮助你和身边人获得最新的准确资讯。然而报导不是凭空而降,也依赖会员付费支持。今天加入端传媒会员,灾害频发不断地消磨、分散公众的注意力,自然是河南暴雨救灾的景象再难重现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只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救助工作的处境也今非昔比。《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与《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都鼓励“社会参与”,要求“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也为政府如何让社会组织来提供一部分公共服务提供了具体的指引。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政府部门或者带官方背景的协会才能直接参与救援工作。至于“购买服务”,青岛红十字同尘救援中心的负责人李延照告诉《凤凰网》,北京、深圳的政策落地最好,但“有的地方是抵触的”。(延伸阅读:《
2024年4月22日,广东清远市强降雨后,救援人员疏散被淹地区的受困居民。摄:Chen Jimin/VCG via Getty Images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公众对救助的信任尚未能得到充分的修复与重建。2020年初 COVID-19 疫情从湖北省武汉市开始爆发,其后湖北省红十字会因管理口罩分发的失职被公众广泛质疑。尤其是2月1日下午,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借用的武汉市国际博览中心临时仓库,一男子提出一箱 3M 口罩放入汽车后备箱。在被周围的众人质疑时,该司机称,领取的物资是给领导的。这一幕被即时转播到网络上,和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一起成为了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标志性事件。

2024年5月30日,一则“有红十字会标志的直升机给人送烤全羊”的短片在中国网络上热传,再次触发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尽管后续除了信任危机以外,社会组织筹款减少的一个更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中国正在面临经济下行。

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 GDP 增长为4.7%,是五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预期水平。企业效益下降、个人预期收入难增长,使得各类捐款也不可避免地要大打折扣。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应急救援项目部负责人王涵说,2024年基金会收到的公众捐款占比80%-90%,其余的企业捐款称得上“寥寥无几”。而在过去两年,企业捐款平均占比总筹集善款的20%左右。(延伸阅读:《极端天气的“新常态”,考验着中国社会的承压能力。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 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