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昌:美国社会和政治为何变得如此撕裂?

原创 杨博佩昌 杨博士看欧洲 2024年10月25日 

对于某些疾病,病人或其家属往往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保守治疗要么采取激进疗法。所谓的保守治疗,即尽量避免或减少大手术,主要靠药物来控制或缓解病情。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医调理大致属于这一类。至于激进疗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该切割就切割,甚至还有可能换心换肺。

十多年前,人们在谈论美国政治的时候,大都会认为,无论哪个党派上台执政,其政策总体上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稍微偏左或偏右而已。但自从奥巴马上台之后,情况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特别是2016年川普胜选之后,美国两党的对立更为明显,时至今日,双方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俄乌战争便是一个观察美国两党政策选择的极好视角。以川普为代表的共和党倾向”保守治疗”,而民主党政府则选择了”激进疗法”。川普对俄乌战争的态度很鲜明并多次表示,如果他在台上,俄罗斯就不会invade乌克兰。如果再次当选总统,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双方停战,因为他和普京的关系很好。且不论其能否做到,但至少可以看出他是希望俄乌问题大事化小甚至是息事宁人的,尽管有可能会丧失某些立场和原则。相反,美国总统拜登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态度相当令人玩味。如果说他鼓励了这场战争,可能不见得符合事实,但说他纵容了这场战争的发生,一点都没有冤枉。

首先是示弱。从阿富汗撤军,除了丢盔弃甲,损失了上百亿美元的装备,而且还让13个美国军人丢了性命。随后,眼睁睁看着缅甸民选政府被军队取代。再接着哈马斯开始向以色列发射导弹。而其他地方也在暗流涌动,世界进入了新一轮的动荡期。

看到这样的好机会,普京那颗萌动的心能按捺住也就怪了。于是,他决心吃下乌克兰这块肥肉。但为了不让自己吃相太难看,还是要找点正当理由和借口的,比如”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当俄罗斯大军陈兵俄乌边境,对乌克兰虎视眈眈的时候,拜登居然表示,只要不是大规模入侵,美国就不会干预。

这话究竟是吓阻、默许还是纵容?规模的大小由谁来定义?任谁在普京的位置上,大概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动手了。美国卫星在俄乌边境上空实时观察,难道拜登不知道普京派出的军队有多大规模?如同肚子里准备好了一大坨屎,叫人家只拉一小截,怎么可能呢?再说,哪有决策者把自己底牌全盘亮出来的道理?

其次,拜登的能源政策给了普京动手的底气和实力。有心人曾做了这样一个分析:普京发动三次战争(2008年格鲁吉亚、2014年乌克兰的克里米亚、2022年乌克兰)的时间点,正好与石油价格的三个高点重合。俄罗斯是石油出口大国,高价原油的结果当然就是腰包鼓鼓。这也好理解,毕竟战争是极为耗钱的,缺少金钱支撑,战争就没有可能进行。看来,金钱真是好战者的壮阳药。

拜登入主白宫后,采取了与川普完全不同的能源政策。一方面与沙特的关系变得恶化,使沙特等石油输出国组织不愿意配合美国的立场,不断减产,导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另一方面,民主党政府为了强化自己保护气候的人设,对新能源投入更多的支持,同时反对油页岩的开采,还放弃了美加石油管道,以致美国石油不能自给。由此,国际原油价格水涨船高,俄罗斯也因而额外受益。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拜登要这样做呢?事实上,拜登的政策反映了美国两党对主要对手的不同认知。在民主党看来,俄罗斯是美国的头号敌人,而在共和党的眼中,俄罗斯配不上对手,美国真正的敌人是另外一个大国。

因此,拜登政府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削弱俄罗斯。当然,如果没有很好的借口,是很难让国会通过对俄制裁法案的,而且盟国也很难跟进。要造成同仇敌忾的氛围,最好的办法是让俄罗斯主动挑起战争。那么,如何让俄罗斯上钩呢?最佳策略就是示弱、暗示、默许。有意思的是普京居然中计了,战争一旦开打,就不是一方可以说停就停的事情。战争长期化的结果是,交战双方的实力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正如一个人长时间流血,哪还有身强体壮的可能?如果再给普京一次选择,打死他也不敢再轻易开战。

在民主党政府眼里,俄乌热点就是欧洲的一块脓包,越早挤破越好。通过战争给俄国放血,削弱这个对手的实力,为欧洲未来长期的和平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反观以川普为代表的共和党,不给普京发动战争的任何机会,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情,毕竟脓包犹在,隐患并没有去除。当然,也不能由此认为民主党的做法更好,谁知道这一刀下去,病人是死还是活呢?万一玩大了,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后果将不堪设想。可见,现在还不好对两党政策的优劣下定论。

透过现象看本质,美国两党对俄乌战争的态度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政策偏向。民主党的对外政策大体表现为伸手,共和党的政策截然相反,他们主张收手。这种政治上和军事上”伸手”和”收手”的不同主张,在经济上就表现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完全相反的选择。

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全球化的趋势就在逐渐加速,特别是到了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让全球化达到了新的高潮。其中以中国被吸纳为世贸组织成员为标志,毕竟中国当时是一个有开发价值、有发展潜力的经济体。由于有了中国的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就实现了完美的闭环。这个产业分工的地图是,美国处于产业链上游、欧洲、日本和韩国位于产业中游,而中国也分得了一杯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这个构架稳定运行了近二十多年,直到疫情的到来才出现了麻烦。

众所周知,上游产业利润超级丰厚,但凡涉足国际化的美国企业无不赚得盆满钵满。同时,在这个全球化浪潮中,基于经济理念和现实利益,当时执政的民主党与全球化实现了深度捆绑。这个曾经代表中下层民众利益的政党,在不知不觉中华丽转身,成了大科技公司、大贸易企业、主流媒体和社会精英的代言人。

有人笑,也必有人哭。在美国高科技产业、华尔街和民主党举杯畅饮,加州、纽约载歌载舞的时候,美国的传统产业被掏空了,尤其是钢铁、汽车和机械制造呈现一派衰败的景象,这就是美国中部地区铁锈州的由来。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万斯的畅销书《乡下人的悲歌》描写的就是中部铁锈地带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背景下,共和党这个传统的精英型政党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铁锈州和底层民众的代言人。沧海桑田,美国两大政党的转型令人称奇。

在疫情、俄乌战争选边站、价值观对立化的多重打击之下,全球化进程目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如此,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动摇,毕竟国际产业分工不是哪个国家或组织能够随意改变的。美国作为全球的领导者,也只能顺应趋势而不能改变趋势。虽然共和党希望通过关税措施,把制造业重新召回,但几十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已经把美国的制造业基础给废掉了,例如高工资、强大的工会、缺乏勤奋而技术精湛的工人等,而这些因素都是不可逆的。面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美国制造业其实很难以参与竞争,更别说取得优势了。因此,对共和党而言,堂吉诃德式的努力根本阻挡不了全球化的进程,对总体方向更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和改变。因此,即便今年川普当选美国总统,逆全球化的努力也最多是回光返照或小幅延缓而已。如果共和党无法找到新的定位,恐难逃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股力量的激烈对抗,导致了美国社会的严重撕裂,而社会的分裂则会集中表现在政治上。故此,无论是哪一方,今年的总统大选都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从民主党的视角来看,川普的政策会严重损害到民主党绑定全球化而获得的红利。反过来,川普的共和党则认为,民主党的做法严重伤害了美国的利益,把共和党逼入了绝境。长此以往,中部地区将会彻底沦为永远被抛弃的乡村。到那个时候,共和党也就逐渐沦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政党。尤其是一千多万非法移民的到来,将缓慢改变美国的人口结构。几年后的摇摆州将是这样的景象:尽管还会有选举,但赢者永远是民主党,美国的两党制事实上走到了尽头。

既然趋势无法改变,即便川普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毫无疑问,即将到来的大选还是有很大意义的。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本次大选的价值在于:一、让被全球化抛弃的群体和地区重新燃起希望。二、共和党重新执政,给该党一次转身拥抱全球化的机会,而不是让民主党专美独美。三、让全球化给更多地区和群体带来福音,而不只是让大公司和特定区域受益。四、让全球化变得更有规则、更有秩序。五、让全球化成为涤荡污泥的清流,而不是容纳臭鱼烂虾的污水沟。

显然,假如哈里斯获胜,美国和世界将会一切照旧;如果川普获胜,或许还会有改变的可能。那么,川普会做一个与趋势对抗的悲剧人物还是一个引领大势、通过全球化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伟大总统呢?答案将很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