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严控继续、政府赤字连年、经济寒冬即至之际,传来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的讲话,指示香港如何走好「一国两制」的路。不过,北京口中的香港故事虽有美丽言辞,不仅成事不足,有时更败事有余,把香港推往一败涂地的不归路。
夏宝龙的讲话亲身示范说好香港故事,但也显示香港故事为何无法说好。他呼吁「一国两制」制度创新,善用两制之利,彰显和平包容开放共享。每句都是善颂善祷的说话,仿佛在鞭策执政者勿忘初衷,提示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须有别于大陆的体制和价值。
果真如此,起初又怎会不惜一切,以《国安法》授予当局政治暴力,扫除政治反对派,打压民间社会,箝制言论自由?若真的悔不当初,北京何不表明事过情迁,立即从三方面恢复常态:一是由文官代替保安人员出掌特区领导班子,二是恢复货真价实的代议政制,三是把违反《基本法》的两条国安法取消,并确保言论及集会结社自由。
「爱国者」议会失监察力 难达包容开放共享
相反,眼下香港,北京行使全面管治权之外,立法会以至区议会都出现政治清一色,所有议员都由政府钦定的「爱国者」出任,结果三年下来,议员失去监察力,反而假借民意代表之名支持政府施政。有议员甚至表示,把政制改革列入立法会的议程也有困难,那么一切将维持不变,又如何达致夏主任所主催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
如果夏宝龙所主张的「一国两制」,并不包括制度上保障不同政见香港人可以参政和表达意见,所谓「和平包容开放共享」,其实就是中共政治常规下统战游戏的代名词。换言之,以亲北京者为核心,包容和拉拢中间势力,从而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敌人。不过,北京重点招呼的香港民主派和本土派,一直代表近六成市民,若政府以政治起诉、滋扰店舖运作到阻挠公开活动等手段表明敌意,只会令多数市民厌恶,政府到头来只会孤立自己,进一步巩固其少数人政府的形象。
北京有何妙计 应对香港经济「内外交困」
其实夏宝龙的指示,有目标而无方法的,又岂止「和平包容开放共享」一项。例如制度创新,他要求港澳两地必须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但要怎样创新哪些制度?对于「一国两制」,他认为需要兼顾香港人、国家民族、各国投资者三方面的利益,但近年香港人才大量移民,外资撤走,北京有何应变措施?
再如他认为香港需要发挥所长,强化「内联外通」,问题是中美关系紧张,互相制裁之声不绝。加上《国安法》实施后的香港,美方更认定中港一体化,因此开始实施科技及贸易禁运,香港失去特殊地位,优势尽失下,不知夏宝龙有何妙计联通美国?
夏主任有目标没方法还好,若限定香港依循国策行事,便要提防弄巧反拙。例如香港若转型另一类国际金融中心 ,由协助大陆联通欧美资本阵营,改为专门服务北京的友好国家,包括俄罗斯、北韩、伊朗等,从事西方阵营禁制的金融活动(如金融资讯服务、资产转移)及商业买卖(伊朗石油、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科技),则后果堪虞。过去曾有涉事机关受到美国重罚十亿以上美元,如今中美走向正面交锋,只怕会招致难以想像的报复措施。
深港科研合作 或引美国对港限制高科技
撇开连篇空话,夏宝龙有两点想法较实在,但需要香港承担颇大风险。一是香港负全责建设位处深圳、香港边境的河套区创科园,并继续发挥对外开放的作用,意思是引入外国科技和资本,促进大陆的重点科研项目。不过,如此任务自然加重特区当局的财政负担(至今已拨款三百多亿元),但中港两地科研成果如何有利香港经济,并不清晰。再者,由于日后大陆人及外国人均可从深圳免签证进入河套区,亦即与大陆地方无异,难免引起美国疑心,以两地一体化为由,进一步限制对香港的科技转移政策,同时参与园区内科研的学者,若涉来自美国的敏感科技,会否遭到反制措施,限制日后美港两地的交流领域,也不能掉以轻心。
最后,夏宝龙视北部都会计划为大湾区建设的一部分,是继横琴、河套、前海及南沙之后又一巨献,因此提醒特区当局建设必须达到高水平,不容草草了事。京官一句话,不费分文,便坐实了北都计划,效率奇高,足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是整个计划如本栏过去所论,成本效益不彰,也连累库房空虚,商家血本无归,但国家利益在前,谁敢坚持香港行的是《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写明的资本主义制度?
-杜耀明(资深传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