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颖琳
20230527
20230527
1970年代,文革已经走向终点,各个大学开始重新招新,但李大同受到父亲黄天祥(原名李春褆)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的牵连,多间大学都拒绝了他的入学申请。渐渐地,和他一起下放的朋友都离开了,只剩下李大同一人,他以为自己将要独自留在草原渡过余生。
李大同的父亲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获得平反,适逢《中国青年报》复刊,李大同以写给家人的一篇《赛马日记》通过考察,在1979年成为《中国青年报》复刊后的第一批记者,并驻守内蒙古记者站,虽然他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受过新闻教育,但李大同深受西方新闻学著作启发,并且自己练习写作,一步一步地晋升为编辑、编辑部主任等。
记者与社会运动
中国新闻界的「冰点高度」
李大同在五年后重新回到《中国青年报》,随即被赋予创办《冰点》特刊的重要任务,他一改新闻以社会重大事件为主的传统,以百姓的生活小事入手。当时李大同在《北京晚报》刊登的一张小照片,得知居然有老知青在背粪桶,由于他自己也是知青出身,便决定以此为《冰点》创刊之作。1995年1月6日,《冰点》首篇报导《北京最后的粪桶》正式出现在大众眼前,讲述了文革后知青的贫苦生活,报导刊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