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TikTok的事态,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前提性条件是:两国官民在对其性质的认知上可谓天差地别!华盛顿老爷们对其存在的认识是完全意识形态化的,事关美国人隐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因此是不怀好意的对手国家馈赠美国的超级数字“特洛尹木马”。
而在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TikTok作为“美企”所具备的诸经营理念,表达环境,客服态度与水准,以及社会和体制的监管力度,都是百分之百令人羡慕和嫉妒的。甚至,为了赢得美国这样的“西方”用户与市场,这类“中国企业”完全是不遗余力地提供“比美国还美国”的超国民服务一一这是牠战胜欧美本地同类企业的原因。可以说,这些中国企业的国际分支,与其在国内的宗家相比,那确是比“外企还外企”的存在。这一点TikTok的美国用户,乃至美国官僚,议员,MAGA意见领袖们,不说完全无知,最起码也是完全无视的。
换言之,之所以拿国家安全来作为理由,只是因为需要行政职权的方便抓手而已;是主流一味追求全面屏脱钩的一个表现。至于两国的安全游戏,明的暗的,究竟如何,那是另一个故事,这儿无法说。
从这些基本方面开始,不难认识所谓“TikTok难民”神话的现状与走向。顺便一说,美国主流媒体已将“小红书”的辞源追溯至1960年代的“宝书”典故,即巳经给这些投奔的“难民”戴上了红帽子。而在这边,无论用户来自何处,网络毕竟绝对不是法外之地,从零星消息看,小红书对热烈投奔的这一波“泼天富贵”与其说喜出望外,不如说忧过于喜,但求自保。
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这些傲娇,天真,热烈,友好的美国难民,在新家园的旅程,会比利比亚难民在欧洲更幸运吗?我认为,结果多半不会太美妙:凡因无知而挚爱者必因了解而分离。那么,到那时,两个社会之间的民意与心理距离将更加廖远。
当然,就像在很多问题上的观察与分析一样:这一次,我还是衷心,真心地希望我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