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看选委(一)

选委会选举于本周日举行。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将在今年(2024)10月13日举行。在特首选举前,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下称选委会)委员选举日已在本(8)月11日举行,344个议席则名花有主。

选委会由四百名委员组成,分为四个界别,任期五年,各界别有固定的委员名额。按照《行政长官选举法》,第一至第三界别,合共344名选委由法人选民投票产生,而宗教界及第四界别的56名委员则由内部协商等方式产生。

行政长官选举管理委员会(下称选管会)早前公布,今届共有348人报名參选,当中120多人属首次参选,即是选管会主席、终审法院法官宋敏莉口中的「新脸孔」。其中,教育界、劳工界两界别分组的合资格参选人数超出获分配选委名额,需进行差额选举。合资格投票人数超过六千二百人,相较上届增加。

由此,本媒梳理多届以来选委会选举的变化,通过系列图表,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具体来说,今届选委的竞争程度有多大?「新人」是否算多?性别比等如何分布?每届首次参选选委的新血,其社会背景是否有变化?今届非首次参选的「旧人」又「有多旧」?又有多少人已连续多届参选?

综观2004年以来的五届选委会选举,在性别、背景分布上有什么趋势?合资格投票法人的数量和活跃程度,又如何按届变化?

大?较往届属「中等」教育界、劳工界差额选举

今届选委会选举中,教育界、劳工界两界别各超出获分配选委名额二人,需要进行差额选举,其他界别则均为等额选举,不存在竞争。

观察往届情况,教育界、劳工界是常见发生差额选举的界别,2019届、2014届同样为差额选举界别。

不过,由竞争程度衡量,2009届没有界别出现差额,即全体直接当选,但在2014届有界别出现超出八个获分配选委名额的情况,为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其后两届,超出名额人数一路按届下跌,直至今届,席位竞争程度相较2014届已降低一半(图1)。

图1:历届选委选举竞争程度

129名选举「新人」今届参选「新血」变化趋势

每届的参选「新人」,均代表著某界别的「新血」、新力量,亦是四百人选委会薪火相传的象征,而今届则有129名选委候选人首次参与由法人代表投票的选举占所有候选人至少三成,其分布值得关注。

文中涉及今届「新人」比较,均指从未参与由法人代表投票的选举候选人,该等「新人」合共有129人,相比上届有明显的增长。由名单比对统计,相较上届(2019届)由83人增加至124人,增幅逾五成(图2)。

图2:今届参选「新人」较上届增46人 。

体育界近六成新人 教育界、劳工界仅三成

以界别分组上,今届129名新人中,体育界「新血」属最多(图3),近六成当选者皆为首次参选,其次为专业界、文化界及社服界,新人均占约四成。而教育界及劳工界新人最少,均占其界别整体当选人数约三成左右。

图3:今届七个界别「新人」比较

三成半新人均具四大社团背景 中总最多 街总最少

在129名「新人」所具备的社团背景上,三成半于本澳四大社团架构中担任具体职位(图4),四大社团即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妇联)、澳门中华总商会(中总)、澳门街坊联合总会(街总)及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工联)。在本澳现时共有12,000多个已登记社团的背景下,可见四大社团成员确实在本澳有相当深度的参与。

在这些四大社团成员中,最多新人与中总相关,占整体新人近两成(25人,约一成九)。来自妇联、工联的首次参选者人数相若(约百分之七),街总所占人数最少(约百分之三)。

图4: 「新人」主要来自何处?

一成新人有葡裔背景 比上届多三倍 三人来自知名家族

是次选举中,有部分候选人具有不一样的背景。事实上,选委所具文化及政治背景将影响选委会整体组成的代表性及多元性,同样值得了解。今届新人中,具葡裔背景的新人占一成,约13位人士。

事实上,今届的葡裔「新人」比上届上升三倍以上,或可表示选委会的中葡文化背景多元程度有所进步。

以政治背景区别,今届新人中,没有候选人曾任澳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代表)或澳门地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政协委员)。不过,上届「新人」中则有十位曾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亦有与本澳政治经济环境较紧密相关的成员,包括四大家族(何贤何氏、何鸿燊何氏、马氏、崔氏)成为今次选委选举「新面孔」,分别为前特首崔世安、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之子马有信,位列选委会的首次参选者(图5)。

图5:不一样的「新人」

非「新」的选举「新人」 旧人转换跑道再当选

由于选委会不是全体委员皆由界别的合资格选民投票产生,因此所谓在今届首次参与选举的候选人,并不等同于宋敏莉口中的「新脸孔」。

事实上,在今届129名选举「新人」中,有5人曾在往届从第四界别方式出任选委,惟在今届「转换跑道」参加选举(图6),分别为周锦辉、许健康、贺定一、麦瑞权及梁颂衍。

图6:旧人转换新跑道再当选

周、许及贺为商人,三人亦曾为澳区政协委员代表,故曾按澳门地区全国政协委员所定规则选出。麦瑞权为建筑商,曾为立法会议员代表,故按立法会所定规则选出;同样曾为立法会议员代表的贺定一,亦曾以立法会议员身份出选为选委会成员。梁颂衍亦为建筑界人士,曾为市政机构成员代表,故按市政机构所定规则选出。

虽然该五人亦选举「新人」但非选管会主席口中「新脸孔」,只是旧人转换新跑道而己。当中,周、许、麦、梁四人皆转由工商金融界参选,贺则转由社服界参选。

今上两届选委仍以男性为主 性别比均约八比二

今届新人与上届(2019届)的新人有部分共同特征,亦有相异之处。共同特征上,两届新人的男女性别比例相近,均约为八比二。可见即使论及参与者「新血」,男性新人终仍占本澳选委会新人多数(图 7)。

由此可见,本澳女性在参与选委选举仍属少数。

图7:今上两届选委仍以男性为主

今届妇联、中总新人数量上升

但在社团背景及文化、政经背景上,两届新人的面貌则有所不同。

所具社团背景上,相比上届,今届来自妇联、中总的首次参选者数量有明显提升。其中,中总的人数由上届五人增至今届廿四人,增加近五倍;妇联则由上届四人增加至今届八人,增加二倍(图8)。

至于街总及工联,则因缺少二社团理监事会名单资料,未能进行比较。

图8:今届妇联、中总「新人」增

四大社团中「旧人参选」数量过半 中总最多「旧人」

与此同时,观察今届选委会候选人中有不少「旧人」,当中实则有不少已为选委会多年常客,已连续参选五届者亦不在少数(图9)。

以四大社团2024年的理监事会名单为准,分析来自各社团的「旧人」组成,则来自中总的非首次参选者最多,约有近80人,当中有14人(约一成八)已是连续第五届参选。来自工联的非首次参选者数量位列第二,共约40人,其次分别为妇联及街总。来自前述后三个社团的「旧人」中,连续第五届参选的人数相若,均为二至四人左右。

图9:资深选委有几多?

同时,四大社团中,相关参选者的「旧人」比例均至少过半,中总的「旧人」比例更加接近六成五,显示来自四大社团的参选人仍然以过往曾参选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