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书摘】
本文为《性教育,教孩子前先教自己:专业讲师写给怕尴尬的父母,健全观念╳实例示范,让性教育自然融入亲子生活!》第7章节选,经时报出版授权刊登,文章标题经《报导者》编辑所改写。
Ⅰ.对性暴力的错误观念
性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往往是人们对性暴力的错误观念导致,因此有必要先从这个部分开始讨论。
人们对性暴力的第一个错误观念是:性暴力绝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侥幸地认为性暴力是只有别人才会遇到的事,与自己无关。参考下方的统计结果可看出,实际发生过的性暴力事件的被害人,从6岁以下的孩童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有。
由此可见,性暴力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是关乎你我人身安全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人们对性暴力的第二个错误观念:只要反抗就能避免。事实上,性暴力事件就像你在马路上好端端地开著车,后方的车辆却突然撞上来一样,是突然间、毫无来由就可能发生的事。
性暴力的发生也与「权力」有关。性暴力的被害人往往是地位较低、相对无力或社会弱势,他们要积极反抗或明确地表示拒绝并不容易。而且如果当下的情境关乎他能否生存,他又如何轻易地表示拒绝或反抗?因此,性暴力是一个需要考量权力关系及被害人所处情境的议题。
人们对性暴力的第三个错误观念:被害人往往是咎由自取。将性暴力事件的部分责任归咎于被害人,指责被害人的衣著或行为表现,是他遭受性暴力的原因之一。然而,被害人就是「被害的」人,没有人理应成为性暴力的受害者。但这个社会仍有很多人对性暴力抱持错误观念,在性暴力事件发生后,反过来去指责被害人,对被害人造成二度伤害。
如今,我们应该要意识到这些错误观念,并且尽可能让其他人也知道并导正。如果这些错误观念迟迟不改变,指责被害人的情况将一再地上演。
我们应该要创造出能被害人放心说出被害经历的社会氛围,而不是一味地要求被害人懂得拒绝。如果要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性教育,父母就必须先导正自己对性暴力的错误观念。这将是改变社会大众认知的第一步。
你听过「海恩法则」(Heinrich’s Law)吗?「海恩法则」又名「1:29:300法则」,为美国工业安全先驱赫伯特.海恩(Herbert William Heinrich)于1931年的著作《以科学方法预防工业事故》中提出,指「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前,往往已发生过29起轻微事故,以及300次几乎造成事故的失误」。
性暴力也有类似的情形。性暴力咨询专家指出,性暴力的犯罪者都不是初犯,那不过是他的罪行第一次被发现罢了。也就是说,性暴力犯罪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微的暴力行为一再地被容许,迟迟未被揭露,遂使得他犯下更重大的暴力行为。
我们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何种影响,而那些施行暴力的人往往不知道问题所在,只是一味主张自己只是好玩、不是有心的,对暴力的敏感度非常低。
培养每个人对暴力的敏感度,应该从家庭做起。父母要让孩子了解他开的玩笑或闹著玩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影响。性暴力最重要的关键不是法律上的概念,而是对方(被害人)的感受。
你我都不应该施行性暴力,最重要的不是避免自己受到相关刑罚,而是每个人都要懂得尊重他人。只要让对方感到不适,即便在法律上不构成性暴力,也是错误的行为。凡涉及「性」的言语或行为,都在性暴力的范围内。有些人分不清「暴力」与「爱」的差别,以为自己不顾对方意愿的言行是在表达自己的爱意。但是将暴力合理化,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
年纪小的孩子之间,也可能会发生互相捉弄或取笑的情况,像是:「你没胸部,是男的吗?」「哈哈哈,你是飞机场!」「○○○没有发育!」甚至说出具侮辱性的话语:「○○○的脸长得真难看!」「他那里小得跟棒棒糖一样!」或一直叫对方不喜欢的绰号,说一些没根据的话来为难对方,这类言行都是暴力。父母应该深入了解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因为孩子无心的话语和行为可能会伤害到别人。
性暴力最根本的问题就如同 #MeToo运动所揭示,性暴力的发生与「权力」有关,权力大的一方加害于权力小的一方。两方在权力上的差异可能体现于性别、年龄、体型、学业成绩或家中经济能力等不同层面。
恃强凌弱,就是暴力。若你的孩子也对另一个人做出那样的行为,请务必坚定地告诉孩子那是错误的,不能抱持「孩子只是开玩笑」那种双标又危险的态度。
事实上,孩子们开玩笑也是会看对象的,通常只会选择对比自己弱小的人开玩笑,不会对比自己更有权力的人开玩笑。到头来,性暴力是关乎「平等」和「尊重」。有人会说,那个年纪的孩子不都是那样吗?但受过正确教育的孩子,是不会随便欺凌弱者的。
不要认为性暴力只是社会中的一件芝麻小事,性暴力的核心是「如何尊重他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要知道。如果认为年纪小还不用学,将会导致孩子错失学习「尊重」这个重要课题的机会。
没有小偷会一开始就挑银行下手,通常会先行小窃、成功数次且未被惩罚,进而犯下更大的罪行。性暴力也是如此。性暴力的犯罪者不会只是某天才突然出现那样的行为,而是会先抱持错误的性别刻板印象,接著累积愈来愈多性别歧视,最后演变为犯罪。
要杜绝性暴力,就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培养对暴力的敏感度。父母更要先检视自己的观念,改掉不正确的部分,才有机会培养孩子对暴力的敏感度。
Ⅱ.注意孩子是否沉迷网路匿名聊天
首尔市政府2020年《数位性暴力儿少受害现况调查》显示,有36%的小学到高中生,表示曾在网路上接获陌生人的讯息。而根据台湾新北市妇幼警察队「性影像犯罪被害年龄层」分析,以18岁以下为最多,占31%。也就是说,陌生人随时都可能透过网路接触到你的孩子。
孩子很容易就这样和陌生人开始匿名聊天,等对方取得孩子一定程度的好感和信任后,便可能要求孩子展示自己的样貌。通常对方会先要求孩子上传自己的手、脚、脸或其他身体部位的照片。因为是透过网路、不是面对面,孩子往往无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照做。当对方收到孩子上传的照片或影片后,便开始威胁要发给家人、朋友或同学,情况将发展到孩子无法想像的地步。
但父母也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在网路上和别人聊天。生活在数位化时代里,聊天应用程式是人际沟通的管道之一,孩子本就有权利使用聊天应用程式,这时代的人也已经习惯透过聊天应用程式交朋友。父母要先理解这一点。但在匿名聊天应用程式里,有时会有意图对儿少进行性剥削的成年男性。孩子较无警觉心,很容易就在匿名聊天的过程里不知不觉地受害。
如果发现孩子将自己的照片或影片传给陌生人,请务必确认孩子是否已经受害,并了解对方和孩子的互动到何种程度、对孩子的了解有多深。接著,留存证据也非常重要。请将对方和孩子的聊天对话内容、聊天室截图、贴文截图、有助于辨识对方身分的资讯等一切证据都留存下来。最后,为了避免孩子遭受更多伤害,父母可以向政府主管机关求助,例如台湾可打全国保护专线:113。
台湾的法律目前针对儿少性影像部分,于《儿童及少年性剥削防制条例》依其手段提高刑责,使儿童或少年被拍摄、自拍、制造性交或猥亵行为之性影像案件,最高可处10年有期徒刑,散布儿少性影像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无正当理由持有儿少性影像,则由行政罚修正为刑罚,最高处1年有期徒刑,境外犯散布儿少性影像罪也都纳入处罚,以严惩散布儿少性影像者。
孩子如果在匿名聊天过程中遭受到性暴力,父母一定很震惊。但别忘了,孩子身为当事人,一定受到更多惊吓,往往不敢告诉任何人,独自默默撑著,身心更是煎熬。爸妈请先安慰孩子,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让孩子知道,不是只有他会遭受这种伤害,身边其他人也有可能会遭受到这种伤害,但爸妈会尽全力协助,让同样的事不再发生,帮助孩子感到安心。
倘若一味要求孩子永远不能再匿名聊天,对孩子而言只会是无谓的唠叨;倘若不断询问孩子还做了哪些事,也只会陷入无止尽的追问。父母应该善用机会提醒孩子,在匿名聊天应用程式里,会有人抱持著性方面的目的接近,如果有人表示愿意给予金钱,也一定要有所警惕。
平时也可以与孩子谈谈,光凭匿名聊天,可能无法真正认识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就算在聊天过程中跟你很聊得来、让你觉得他是个不错的人,也绝对不能与他相约单独碰面。如果对方开始要你拍下自己的手脚等身体部位、传照片给他,请立刻停止联系,并告诉父母。
孩子能不沉迷于匿名聊天当然最好,但如果孩子喜欢匿名聊天,也不要将错怪到孩子身上。其实许多沉迷于匿名聊天的孩子都有一个共通点──缺乏父母或周遭亲友的关爱和保护。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要受到某个人的关爱,很容易就会喜欢或开始依赖对方。
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其实很简单,请用心关爱孩子、多与孩子谈话。孩子如果沉迷于匿名聊天,请爸爸妈妈反思自己平时是否有给予孩子支持和关怀,孩子是否因为缺乏谈话对象、感到孤单,才喜欢匿名聊天。
孩子如果突然自尊心变低,或有正在交往的对象、却展现出忧郁的神情,爸妈也要留心观察,不要只是认为孩子会自己处理好。孩子只要表现出跟平常不一样、出现严重的情绪起伏,父母务必要先主动关心孩子。
不过要注意的是,偷看孩子的手机并不是好的做法,而是让孩子知道「如果需要帮助,随时可以告诉爸妈」、「爸妈永远站在你这边、会帮助你」。平时就经常得到父母支持和关怀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也能更自在地向父母求助。
养儿育女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应该给予孩子的爱和关心。试著回想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因为孩子的到来无比珍贵,即便孩子还不会说话,经常啼哭,你也会用心观察孩子的表情,来了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关爱。如果不希望孩子沉迷于匿名聊天,请给予孩子够多的关心与爱。
孩子一旦有了父母的关爱,就能保有较稳定的自尊,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即便被他人影响,也能很快地找回自己、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