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协议药房数目少、分布不平均 林宇滔促公开成为协议药房机制

直选议员林宇滔指出,专提供卫生局院外药物的处方配药服务的协议药房全澳只54间,占比不足15%,而且现时这些药房分布十分不平均。虽有不少药房经营者曾向卫生局申请加入成为协议药房,但都遭拒。为更方便居民配药,行政当局应交代和公开如何成为协议药房的申请机制。

有地段小范围内6间协议药房 地段则无

林宇滔:分布非常不平

林宇滔提出书面质询,要求当局交代和公开成为协议药房之申请机制。他指出,截至今年4月30日全澳药房共有365间 ,当中有54间是协议药房 (即卫生局处方药物指定药房),而这种药房提供的药事服务包括配药、用药指导,以及解答居民关于卫生局处方药物的疑问。目前本澳的协议药房仅占整体药房不足15%,「而且主要集中在北区和中区,分布十分不平均。」

他续指,祐汉街市附近约100米范围内已有6间协议药房,红街市不足100米范围内有5间协议药房,东望洋新街和愕街交界附近亦有5间协议药房,但由塔石广场至镜湖医院、妈阁及南西湾湖一带却连1间协议药房也没有,整个新口岸区只有1间协议药房;人口密集的黑沙环区(马场东大马路以西)亦只有3间协议药房。近年人口上升的氹仔区及路环区,亦分别只有5间和1间的协议药房。

林宇滔:不少药房申请被拒

惟部分地区协议药房数步之隔

林宇滔又表示,过去有不少药房经营者曾向卫生局申请加入成为协议药房,但每次都被拒绝,理由是由于同区已有其他协议药房,需要待将来有协议药房退出才考虑以候补机制的方式填补。但令人质疑的是,协议药房越多,理应更方便居民、尤其长者老幼就近取药。

特区政府近期推出「协议药物处方分段取药措施」,理应要有更多社区协议药房方便市民,而且为何部分地区的协议药房又可以在同一条街,甚至只有几步之隔?「但卫生局根本从未公开申请及批准成为协议药房的标准及条件,亦没有公开恒常的申请渠道及相关资讯,令业界难以发展,新加入的经营者也因没有「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宜商环境而难以经营。」

故此,林宇滔要求当局交代以何标准安排各区协议药房;有何具体规划增加协议药房;有甚么法律条文限制新申请的药房加入成为协议药房;以及具体机制和候补名单为何不作公开。

他又问及卫生局与协议药房之间的具体合作形式为何;当局为甚么一直没有依法公开成为协议药房的标准和原则;会否公开申请成为协议药房的标准及条件;以及会否设立恒常机制,定期公开招募或公开招标协议药房,让有意成为协议药房的经营者能有公平机会参与,真正实现「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宜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