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Biden)希望成为一位变革型总统,像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那样扩大政府在美国民众生活中的作用。他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推动了基础设施、半导体制造和绿色能源方面的里程碑式立法。

然而,当公众想到拜登的经济成绩时,他们关注的是另外一件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2022年创下40年来新高,之后又有所回落。甚至在人们对拜登的年龄产生担忧之前,通胀问题就已经危及了他的连任。这些担忧导致他上周日宣布不再寻求连任,并支持副总统哈里斯(Kamala Harris)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现在的问题是,哈里斯或任何其他民主党人是否会同样因公众的经济不满情绪而背上包袱,或者他们是否可以将关注点转向未来,届时在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竞争中将更有胜算。

民主党候选人将不得不面对拜登的经济成绩。拜登上任后不久签署的1.9万亿美元《美国救援方案法》(American Rescue Plan)既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也暴露了做过头的弊端。拜登和他的团队将其视为实现进步目标的工具,例如大幅扩大儿童税收抵免。之后的“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一揽子计划,拟在绿色能源、普及学前教育、扩大医保补贴、带薪休假、儿童保育、老年人护理和公共住房方面再投入数十亿美元。他们认为,由于经济陷入危机状态,花的钱越多越好。

然而,这个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美国经济并没有陷入危机。自2020年年中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得益于特朗普政府时期通过的经济刺激措施、社交距离政策的结束以及疫苗接种的普及。阻碍经济增长的不是需求乏力,而是供应不足,新冠疫情扰乱了物流链,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新需求与供应受限的碰撞导致了通胀飙升。

“重建美好世界”计划最终因西弗吉尼亚州温和派民主党参议员曼钦(Joe Manchin)的反对而搁浅。现在回想起来,他可能帮了拜登一个忙。曼钦的反对阻止了另一波可能加剧通胀的支出激增。与此同时,拜登政府议程中规模较小的几个部分获得了通过,分别为《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 Act)、《芯片与科学法》(Chips and Science Act)和《通胀削减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前两项法案还得到了共和党人的支持。

纽约的一处半导体生产设施。

图片来源:Cindy Schultz/Bloomberg News

2021年,美国总统拜登在签署一项旨在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的行政令之前手持一枚芯片。

图片来源:Jonathan Ernst/Reuters

这些法案的最终影响还有待观察。《芯片与科学法》正为美国带来目前只存在于亚洲的制造先进制程半导体的能力。《通胀削减法》鼓励对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的投资。

这些立法代表着美国在产业政策方面的重大转变,即利用国家工具将资本配置到受青睐的行业。即使与拜登一样对自由贸易持怀疑态度、偏爱国内制造业的特朗普明年重返白宫,这一转变似乎也可能持续下去。

然而,尽管上述三项法律广受支持,却没能赢得什么公众口碑。相反,一项又一项的民意调查发现,公众对拜登处理经济问题方式的认可度极低,这种脱节让拜登政府官员感到沮丧,也让外部观察人士颇为困惑。毕竟,就经济产出和就业增长、或失业率下降而言,拜登迄今为止的战绩在1980年以来的任何一届总统任期中都名列前茅。

即使是通胀率——虽然仍高于疫情前的2%,但现已降至3%左右且正在接近2%,美联储应很快就会降息。

但自拜登上台以来,物价累计上涨了20%,人们买不起房,工资涨幅赶不上物价飙升的速度,这些因素导致拜登的那些经济政绩黯然失色。再加上疫情导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转变、大量非法移民涌入、乌克兰和加沙地带的战争以及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都造成了一种普遍的不稳定感。

拜登真正的经济遗产将由历史学家来评判。当前更紧迫的问题是,无论谁将接替拜登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公众的反感情绪是否都会拖累此人。

2023年,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宣布根据《美国救援方案法》向机构和组织提供资金。

图片来源: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哈里斯将发现自己几乎不可能与拜登的政治记录撇清关系。无独有偶,在约翰逊1968年放弃寻求连任后,时任副总统休伯特·汉弗(Hubert Humphrey)成为民主党总统提名人,他当时也难以与极不受欢迎的越南战争撇清关系,最终以微弱劣势败给了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夏皮罗(Josh Shapiro)或密歇根州州长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等局外人背负的包袱会比哈里斯少一些,但仍将面对选民对现任政府的怒火。2008年,共和党人麦凯恩(John McCain)在民调中与民主党人奥巴马(Barack Obama)的支持率不相上下,直到当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麦凯恩当时竞选是为了接替另一位共和党人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 Bush),而选民将随后发生的危机归咎于当时执掌白宫的共和党。

尽管不管是谁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都要背上拜登的政治包袱,但与拜登在6月份那场灾难性辩论中的表现相比,这位候选人至少可以更好地为拜登的政绩辩护,并对特朗普展开攻击。

虽然公众对特朗普执政时的经济状况记忆犹新,但他也有弱点。他的竞选搭档万斯(JD Vance)可能会发出一些支持劳工的民粹主义声音,但特朗普自己的言论仍然强调对内减税和加征关税,而这两项政策都不是特别受欢迎。经济学家认为,特朗普提高关税、驱逐非法移民和减税的计划将推高通胀、利率和赤字。没人知道经济学家是否正确。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越是能多多地谈论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未来,而不是拜登治下的过去,这位候选人的胜算就越大。

美国总统拜登在与特朗普的首场辩论中表现不佳后,民主党人对他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致他宣布退出2024年总统竞选。《华尔街日报》的Catherine Lucey解释了拜登是如何失去党内支持的。封面图片来源:Jacquelyn Martin/Associated Pres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nteractiv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