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是纳米科学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说过一句对我很有启发的话:“千万别把教育混同于心智。你可以有博士学位,但仍然是个蠢货”。年轻的时候我混过一个博士学位,费曼的话让人清醒,别拿那东西那当回事,只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而已。后来发现,学位这个东西害了很多人,成为人生难以承受的重负,把人对世界的好奇心、虚心学习新东西的动力、尊重现实和事实的本能,还有朴素的人性……都给毁了。
我喜欢听有智慧的人说话,但自己本色是个庸人,没有什么追求,把吃喝玩乐当成人生理想,不愿在不值得花时间的人身上浪费呼吸,为人处世遵循劳动人民的朴素智慧:远离傻X,不碰不着调的人和事。因为从小在基层社会磕磕碰碰,多少知道一点中国社会的道理:坏的对立面往往不是好,而是更坏,所以,也远离坏的对立面——那往往是些比坏更坏的东西。
随年纪增长,越来越觉得年轻时混迹中国基层社会的二十多年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那种不可替代的亲知让我了解中国社会的实相。看到有推友说,很多美国专家这几十年对中国的误判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去中国接触的大都是自由派专家和知识分子,在中国人中没有代表性。很赞赏这种观察,因为它看到了实情。中国知识分子大致是官府在温室中圈养的一个阶层,地位虽然不及官僚,但比中国的广大社会底盘高得多。他们精通官府给他们安排的那个温室中的生存规则,但对中国社会的生存规则不甚了了,也不太关心中国社会底盘的精神世界。简单讲,他们生在中国,却不了解中国。洋人通过他们了解的不是中国社会生态,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温室生态。这就是所谓误判的缘由。个别在中国做过大量田野调查的日本和西方学者一般不会被中国知识分子的温室世界观“误导”。在历史上也是这样的道理。深入中国民间传教的美国传教士,大都对中国社会有着跟现实相符的认知。比如光绪年间曾在鲁西北传教的明恩溥,后来写《中国人的性格》,今天看书中所写的现象大部分仍然没有过时,尽管物质生活提高了很多,但中国人的性格跟光绪年间没有多大改变。在中国基层社会生活一些年头,如果不自欺欺人,看那本书会有不少共鸣,知道当今党国统治不是全靠暴力,中国的基层社会就是它稳固的统治底盘。久居官办温室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没有能力,甚至没有相应的认知去改变这种现状。像明恩溥那样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人,如果不是有意说好话套近乎,或为了挣中国的钱,就不会把中国的问题简单化成党国问题。党可能是中国人民的公约数。阿Q式自愚自虐是他们的优良传统。没有在基层生活过的人往往简单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洗脑”,但认真观察民情,不难发现,很多人不是被洗脑,而是嗷嗷待洗;不是被愚弄,而是嗷嗷待愚;不是被虐待,而是嗷嗷待虐。人民有了跟自己的德行相匹配的领袖,建成世界领先的自愚自虐乐园,不在话下。
前几年,美国大使馆的微博贴过一篇有关明恩溥的文章。他从美国到中国,在山东农村传教,算是最早的美国汉学家之一。但他不是书呆子汉学家,而是有中国基层生活经验的洋鬼子,所以当时中国文人那种对民间恶劣习俗的掩盖和信口开河的涂抹糊弄不了他。看一下他写的《中国人的性格》,就知道现在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清末时就盛行,当时还没有共产党这种东西。庚子拳乱后,明恩溥也是劝说美国政府将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教育的主要人物之一,后来的清华大学等就是这么建起来的。他是真爱中国的美国人。当今中国,有耐心读书的人不多,大多只读标题。把明恩溥《中国人的性格》各章标题抄录于下,习惯读标题的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人的性格跟光绪年间相比有多少长进:第一章 保全面子第二章 节俭持家第三章 勤劳刻苦第四章 讲究礼貌第五章 漠视时间第六章 漠视精确第七章 易于误解第八章 拐弯抹角第九章 顺而不从第十章 思绪含混第十一章 不紧不慢第十二章 轻视外族第十三章 缺乏公心第十四章 因循守旧第十五章 随遇而安第十六章 顽强生存第十七章 能忍且韧第十八章 知足常乐第十九章 孝悌为先第二十章 仁爱之心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第二十二章 社会风波第二十三章 诛连守法第二十四章 相互猜疑第二十五章 诚信匮乏第二十六章 多元信仰第二十七章 中国的现实与时务英文各章标题:1.Face2.Economy3.Industry4.Politeness5.The Disregard of Time6.The Disregard of Accuracy7. The Talent for Misunderstanding8.The Talent for Indirection9. Flexible Inflexibility10.Intellectual Turbidity11. The Absence of Nerves12.Contempt for Foreigners13.The Absence of Public Spirit14.Conservatism15.Indifference to Comfort and Convenience16.Physical Vitality17.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18.Content and Cheerfulness19.Filial Piety20.Benevolence21.The Absence of Sympathy22.Social Typhoons23. Mutu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pect for Law24.Mutual Suspicion25.The Absence of Sincerity26.Polytheism, Pantheism, Atheism27. The Real Condition of China and Her Presen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