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写了一篇预测文章,《小红书的外国客人,住不了3天就该轰走啦》。基于中国此前一贯的互联网管理思路,我认为监管不可能允许小红书上大量外国用户长期活跃,必定会要求小红书通过不同版本的App把中外用户隔离开来。
不过,从今天多家官媒的评论反馈来看,把小红书建设成为中资公司持有的“网络地球村”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例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提到“网络世界的互联互通”,提到“地球村”的概念,透露出有关部门对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的现象倾向于积极解读,倾向于认为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展现。
果真如此的话,以小红书为起点,接纳海外非华人用户常规使用中资互联网平台或许是一个可能的契机。
果真如此的话,我会非常乐意接受我的预言失败,会欣然接受现实打脸,会兴高采烈发文认错。
不过目前我还是会继续坚持此前的判断,我判断小红书很快会推出禁止中国大陆用户注册的美国版或国际版App,进而把中外用户分开到不同流量池中。
如果说我此前做出这个判断的把握是98%的话,现在根据官媒吹风的语气做微调,我大概还有80%的把握。
之所以没有把官媒吹风完全当真,有几个原因:
1.相关媒体评论目前还是发布在自媒体账号上,而且是首发于“人民日报评论”这个部门号上,并没有发布在纸质版人民日报上,“定调”的层级较低、力度较小,不能据此认为是人民日报观点,更不能据此认为是国家立场。
2.相关媒体评论目前还只局限于“宣传系统”内,并没有“网信系统”发声。而要不要把中外用户区隔开来,从权限上是分属网信系统管理的。宣传系统出于“展示中国软实力”和“看美国热闹”的角度出发做积极解读,并不能反映网络监管部门的态度。
3.有些媒体之所以敢于在政策导向还没有完全清晰的时候表态,其实是因为随时有“退路”可走。哪怕将来小红书把外国客人单独请到国际版App,宣传系统随时可以将其解读为“平台基于商业考量做出的选择”,或者是“在美国网络霸权下的权宜之计”。他们有丰富的“圆回来”的经验,并不担心“被打脸”。
一点建设性意见:
把小红书建成“网络地球村”这种可能性值得关注,值得期待,但目前看看就好,莫要当真,更不建议据此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