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使得地方政府对公共基础服务的财政补贴越发吃紧。」
特约撰稿人 曹风
2024年4月4日,广州市的一家饭店,人们欣赏城市景观。摄:Tingshu Wang/Reuters/达志影像
日前,广州时隔12年拟再调整中心城区水价,一场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却引来诸多争议。
4月3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服务区域内(包括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黄埔区、白云区、大学城区域)供应的自来水价格进行调整,并给出两个方案进行比选。
其中区别为,方案一的居民生活用水“保本微利”、其他用水“合理盈利”,方案二的居民生活用水第一阶梯水价按成本定价、其他用水“合理盈利”。两套方案中,平均供水价格均由2.53元/立方米上涨至3.4元/立方米,涨幅达到30%以上。
改革方案中提到,此次自来水价格调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行水价实施接近12年,城市供水成本已发生较大变化,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业务亏损从2020年的-4.47亿元扩大至2022年的-6.53亿元,供水销售收入已无法弥补含税成本;二是广州的居民生活用水量远超同期其他一线城市水平,需要增强水价的节水约束作用。
5月9日,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举行,参与听证会的17名听证代表, 包括普通居民消费者9名、非居民消费者3名、经营者1名、其他利益相关方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1名、专家学者1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参会的17名听证会参加人均表示理解和支持水价调整。其中,9名听证代表支持了居民用水涨价幅度更大的方案一,7名居民消费者代表支持居民用水涨价幅度相对较小的方案二,还有1名代表没有选择支持的方案,认为调价幅度可以进一步调整。
随着听证会结果在网络上的传播,“被代表”的质疑声音开始出现。
有网友在听证会相关报导中,发现其中一名听证代表为广州荔湾区亲临食府负责人黄志辉。据《广州日报》“大洋网”报导,黄志辉在听证会上表示,“水电气作为经营的重要支出,每个月的水费支出为700至800元。水价涨幅不要太大,单价最好控制在4元以内,不要给企业增加太多负担。”
网友因此认定黄志辉为支持居民用水涨价幅度更大方案的9名听证代表之一,亲临食府在美团、大众点评、百度地图等软件上的留言区开始出现大量一星差评,有网友表示“为什么代表我们加水价,这种没有良心餐厅”。
疑似受到此次听证会风波影响,5月23日,广州市从化区发布通告,原定于5月28日召开的从化区自来水价格听证会“因故延期举行”。
广州自来水的涨价并非孤例,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多地的公共服务因为涨价、价量异常等情况已经屡次引发风波。
就在4月,重庆多名用户在互联网上发帖,称自从去年更换燃气表后,燃气费突然异常飙升,有用户表示,平时50元左右的每月燃气费,暴涨五倍到了270元。
4月13日,重庆市政府宣布成立联合调查组并于19日公布初步调查结果,称当地涉事燃气企业存在错抄和违规估抄、燃气计费周期混乱、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换表工作组织无序、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六大问题。
其中重庆燃气集团沙坪坝分公司2024年1-4月因手动录入错误产生用气量增高的1085笔、涉及气量19.05万m³,未入住估抄错误产生用气量增高的106笔、涉及1.16万m³,长期未成功入户抄表造成累计抄表数按更高阶梯价格收费234笔、涉及27.91万m³。
调查组当日表示,重庆燃气集团上级机构已决定免去车德臣的重庆燃气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
4月26日,联合调查组在深夜发布此次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称共检定燃气表754只,只有两只表“转得快”,且未发现加注气体设备,智能燃气表无法通过远程或者芯片改写燃气表上的用气量。4月10日以来,共发现企业多计多收气费3837件,涉及气量1658905立方米,涉及金额3378971.64元。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重庆燃气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03亿元,同比增长4.33%;实现净利润-5144.32万元,同比下降1.76%。
重庆的闹剧之外,天然气价格上涨已经成为趋势。
起因是2023年6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促进终端天然气价格及时反映市场与上游成本变化。,湖北、辽宁、江苏等多个省份也在随后出台实施意见。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以来,超过130个市县发布了联动机制文件或者通知。其中,在目前已明确价格调整幅度的地区中,基础居民气价上调的平均金额为0.26元/立方米。
今年4月,江苏省丹阳市在发布的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方案中表示,按照该市居民用户占比达86%的第一阶梯的大多居民用户,户均年用气量178立方米测算,预计居民生活月均增加支出3.58元,年增加支出43元。
在价格联动机制推出之前,中国国内燃气企业上游依赖于“”三桶油”(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供应气源,而各地城市燃气企业的营收主要依靠居民端燃气销售,定价权往往掌握在当地政府手中,利润则依赖于政府补贴。整体而言,地方的燃气供应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掌握的自主权相对受限。2022及2023年的供暖季中,河北等地的城市燃气公司曾因为上游价格过高,出于减少自身亏损的目的,出现限制购买或断供天然气的情况。此前的天然气价格方案已经很难维持下去,涨价已是势在必行。
今年3月以来,中国国内已经至少有深圳、成都、莆田、福州、镇江、丹阳等六个市县调整了居民用气价格。其中,深圳第一、二、三档价格分别上调至3.41元、3.91元、5.16元,涨幅分别为10%、9%、6%。
水价、气价的上涨趋势已成定局,电价也有了上涨的传闻。
2024年5月,一则有关居民电费涨价的消息在中国社交平台上传播,称居民电价将自6月1日起上涨,同时取消谷峰计价,改成分段计价。5月13日,中国A股电力板块持续走强,截至当日收盘,甘肃能源、西昌电力涨停,多家电力企业跟涨。
据第一财经报导,国家电网客服回应称,“暂时没有收到价格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也未收到供电公司的相关电价调整通知。”
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电价的上涨恐怕难以避免。
2021年,国家发改委在答复网民关于“建议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鼓励城乡居民多用清洁的电力资源”的留言时曾表示: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无论是水、气还是电的供应,在中国都属于公共基础服务行业,作为垄断或者准垄断行业存在,同时依赖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才得以实现较低的供应价格,其中不少都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如前述提到的广州自来水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33.15亿元,当年获得的水资源费补贴、项目财政资金等其他收益就达到1.91亿元,但利润总额仍为-2.6亿元,持续亏损。
但在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尤其是因房地产行业萎靡连锁反应的土地出让金减少,使得地方政府对公共基础服务的财政补贴越发吃紧。(延伸阅读:《数说中国房地产行业:库存高企,销售暴跌,楼市的冬天还会持续多久?》)
仍以广州市为例,长期以来其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都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2022 年,广州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629.2 亿元,下降31.8%,其中土地出让收入1,552 亿元。广州市政府在预算报告中明确写明“收入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和房地产市场环境影响,区级土地出让收入低于预期。”(延伸阅读:《数说疫后中国经济:封控解除一年后,在面临什么样的危机?》)
放眼全国的情况,2023年的中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70704.85亿元,下降9.2%,原因是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了13.2%。
补贴难以为继后,地方政府疑似正在“甩包袱”,把维持公共服务运营的责任转移出去。
早在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一份《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强调引入社会资本,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同时“不因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
2024年4月,根据该《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修订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也强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其中关于政府提供投资支持的措辞,也从原本的“可由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成了“严防新增地方隐性债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 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