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市的过山车走势似乎是投机交易逆转所驱动的,而不是泡沫破裂或经济灾难的预兆。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已经解除。

日本日经225指数周二上涨10.2%,收复了周一创下的1987年“闪崩”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的逾一半。欧洲股市也出现反弹,不过涨幅小得多。

这种闪电般的反弹与周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VIX)的走势如出一辙。VIX衡量标普500指数的预期波动性,被称为华尔街的“恐慌指数”。周一早盘,VIX触及65.73,为1992年有记录以来的第三高水平,仅次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相关崩盘时。不过,到市场收盘时,VIX已回落至38.57,接近普通糟糕交易日的水平。

VIX盘中高点与收盘水平之间的差距创历史新高。与标普500指数当天实际最高波动率相比,VIX的上述峰值也创下纪录。构成VIX基础的期权合约的波动幅度远超所追踪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

这种脱钩表明,期权正在引领市场其他部分:本末倒置了。

在市场平静时期,投资者可以通过与期权挂钩的产品押注波动性下降而获利。早在2017年,就有一些散户追踪工具明确“做空波动性”。在当前这轮暴跌之前,结构性产品的激增可能也是市场保持平静的原因之一。在各种情况下,银行都会做对手盘,然后以抑制波动的方式对冲风险。

最终,坏消息吓坏了投资者,导致波动性飙升。当交易人士急于弥补损失时,他们会抛售超买程度最高的资产,这进而又会加大波动。自动卖出指令,以及动量交易和“风险平价”策略,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反馈循环。

并非所有抑制波动的因素都与期权有关。就日圆而言,有关日本央行将长期压低借贷成本的假设助长了大规模的“利差交易”。多年来,投资者基于日本的超低利率借入日圆,用来购买包括美国科技股在内的高收益资产。而当日本官员上周决定实施17年来的首次加息后,一场全球性的冲击随之而来。

8月5日,全球股市大跌,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均下挫超2%,而这场暴跌背后的一大隐秘推手是一项基于日圆的投资策略。这则视频解释了日圆融资套利是如何运作的,并分析了其他利空因素。封面图片来源:Noriko Hayashi/Bloomberg New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nteractive Edition

由复杂的市场暗流所推动的大跌属于最良性的大跌,因为这样的下跌并不是由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所引动的。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最终只是短暂的,即便是1998年那场拖垮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俄罗斯危机也没有让股市下跌太久。

标普500指数在短短14天内从纪录高点下跌了8.5%。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分析表明,这种快速下挫并不多见,但往往会在随后几周和几个月内出现强劲的上涨。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出现的大跌是个例外,不过市场之后仍及时展开强劲反弹。

但股市未来的道路可能会动荡起伏。波动率交易员经常强调,从市场系统中清除掉不良交易需要时间,历史记录也证明了这一点。平均而言,波动率飙升会导致股市交投有四到五周是时好时坏的,波动率指数的交易区间也会走高。2018年2月发生“波动率崩溃”(当时短期波动率散户跟踪器失灵)后,随之出现短暂反弹,然后到3月中旬又出现第二次修正。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简称CFTC)的数据显示,可能还有针对波动率指数的押注等待平仓。对冲基金押注日圆下跌的净空头仓位更加承压,在上周末达到约60亿美元的规模,尽管这与7月份的140亿美元规模相比算得上大幅下降。为了平掉日圆利差交易解除所带来的损失,投资者倾向于买入日圆,自6月底以来,日圆兑美元上涨了11%。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抗过最初的闪崩相对容易,尤其是周二亚洲和欧洲市场似乎已经恢复正常。但如果第二波大跌来袭,想要保持冷静可能就会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