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厨余回收量仅7% 团体建议提供诱因鼓励小店回收

【Now新闻台】现时全港每日制造逾3000公吨厨余,但工商业回收量仅占7%。有地区组织协助小店回收厨余,认为当局应提供诱因,鼓励小店回收。

屯门井财街一个公众垃圾站设有环保署的厨余回收桶,不过工人在旁边垃圾车密密倒,回收桶内一袋厨余也没有。

该区的餐厅负责人均表示,厨余桶使用率偏低。

甜品店老板陈先生:「(厨余桶)永远不会爆满,只会是空的。它也没有任何宣传,香港人是懒惰,做环保回收,全部要花时间花功夫。」

餐厅老板陆先生:「我们通常晚上10时去(掉厨余),看它应该都不算很满。(有没有见过厨余桶爆满,但无人清理?)未试过,因为它有两个,但都未见过爆满。」

本港每日制造约3300公吨厨余,当中有约三分一来自工商业。环保署2021年起,为厨余量较多的工商业处所收集厨余,亦在公众垃圾收集站及食肆集中的「餐饮小区」设立厨余回收点。全港现有1036个为工商业而设的回收点,大埔、元朗、油尖旺,回收率较高;而黄大仙、南区、九龙城就较少,每日只收到211公吨厨余,占弃置量不足一成。

有地区组织协助小店回收厨余,组织认为社会对厨余回收意识不足。

零剩研究所创办人Timmy:「教育的强度仍然未够,我觉得以前可能最强时,23年时讲垃圾征费即将会推出,那个虚火其实很浓烈,很多人去问,开始雀跃思考如何处理厨余。绿在区区同样是一种推动,令到市民或个体会主动去绿在区区回收,会否有机会餐厅也有相关措施可做到?」

团体现时只回收素食厨余,因为肉类比较容易腐化,厨余经处理后,会送往元朗的农地作肥料。回收的蛋壳晒干及打碎后,会制成这瓶蛋壳粉,可以用作施肥。

环保署称会继续多方面推动及支援饮食业回收厨余,包括免费派发小型厨余收集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