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一些滤镜和吗啡感,让我们好像完美解决了华人社会到底能否变得精美、精英的问题?」
与谈人 李照兴、马欣、贾选凝、廖伟棠
【编者按】和我们在这个夏天讨论气候一样,35年前1989年的夏季也有点不寻常,既有在中国北方过分炎热的纪录,也由北至南,直到上海、香港都出现不同寻常的冷空气,在炎热中却录下七月最低温度。那一年政治事件也多,六四事件发生五个月后,柏林围墙倒塌,一个十年即将过去,世界仿佛有新的进程要去展开⋯⋯
今天回望,九十年代是一些人的青春,另一些人的童年或者“史前记忆”,但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经历/未曾经历,那样的十年在时空与文化的链条上都曾经拥有独特的性格。近年来,再现90年代成为中国剧集一股热潮,典型如《繁花》、《漫长的季节》;台剧也有《天桥上的魔术师》、《想见你》重现那时代的风貌。与之相随,人们开始讨论那年代的特殊质感,与后来的对照及影响。
其实九十年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前网络时代,华人所在地区,大陆、香港、台湾及海外,对应今日交通通讯便利,是更为陌生、隔绝,抑或戏剧性的相反?那种陌生可比得上今日我们对九十年代对方故事的陌生吗?可以肯定的是,几地华人时空彼时拥有的特异质地和脉络都更为自我、分离。
这次的文化圆桌中,我们邀请了四位对谈者,他们分别熟悉不同地域的脉络,有著不同代际的经验,听他们来聊聊,那些曾经我们拥有、接近过的时代特质是什么样,著重于“文化”方面,有哪些交流的达成,有哪些被遗失的梦想,哪些在互相张望中漏过的孤独,对今天的我们又有怎样的影响与启示。
1989年,台湾解严后的第二年,一家很小的书店开在台北仁爱路圆环,后来它几乎成为“台式风格”的同义词,把分店开到大陆、香港、日本与马来西亚⋯⋯
1990年,香港娱乐工业处于全盛时期,全年上映本地影片逾120部之多,而那年的年尾,一套非常重要的港产片诞生了,许多香港青年由那开始,好似“无脚的雀仔”向外面的世界走去,追寻属于自我的身份⋯⋯
1990年,北京宣布解除前一年的五月颁下的戒严令,中国有了第一家麦当劳,中央政府决定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那年播放的港产电视剧《渴望》在中国万众空巷⋯⋯
【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Hi,准备好进入90年代时空了吗?先来做一个小小游戏吧,你可知道中、港、台和海外,彼时风格与style迥然有别?而不同的“酷”,又来自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气质。如图是十位1990年代的著名人物,不同的经典穿搭与个性,看看你能猜出是哪款风格、哪位人物吗?答案在本文结尾,那么,就请读到最后吧!
与谈人